瓯骆遗粹解说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瓯骆遗粹解说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8235662ddccda38376baf06

西汉(前206—公元25年) 通高31、纵径10.4厘米 1976年贵县罗泊湾l号墓出土

81.物:“布、析、蕃”铭铜鼎1件(土10816)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通高20、口径18厘米 1976年贵县罗泊湾1号墓出土

汉式鼎。盖作半球形,上有三环钮,长方形附耳,圆腹,圜底。腹外壁有凸棱一周,膝部有一对镶嵌眼,原嵌饰物已失,下腹部有三个马蹄形足。盖面一侧刻“析”,另一侧刻“布”;腹外壁口沿至凸棱间一侧刻“蕃二斗二升”、“析二斗大半升”,另一侧刻“一斗九升”;腹下部刻“布”字。

按:“析”即析县的省文,汉之析县在今之河南省西郏;“蕃”即蕃禺的省文,汉之蕃禺即今之广州;“布”是布山的省文,汉之布山即今之广西贵港。该鼎实测容量为4000毫升,如按“二斗二升”计算,每“升”相当今118.8毫升;按“二斗大半升”计算,每“升”相当今193.6毫升;按“一斗九升”计算,每“升”相当今210.5毫升。由器铭可知,此件铜鼎曾在楚地析县使用,后来传入南越的蕃禺和布山,亦可由此推知当时三地度量衡之间的差异。 82.物:“二斗少半”铭越式铜鼎1件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通高28.5、口径23.5厘米

29

1976年贵县罗泊湾l号墓出土

盘口,绞索形耳,束颈,扁腹,平底,三足细长外撇,足外侧起棱。此类鼎地方特色浓厚,学术界称其为“越式鼎”,在粤西、桂东北及东南地区的春秋战国墓葬中均有出土。此器口沿内侧刻“二斗少半”四字,当指该鼎的容量。其实测容量为4060毫升。如以器铭“二斗少半”计算,每“升”相当今199.68毫升。 83.“二斗二升”铭越式铜鼎1件(土10993)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通高28、口径23.8厘米 1976年贵县罗泊湾1号墓出土

盘口,绞索形耳,束颈,扁腹,平底,三足细长外撇,足外侧起棱。口沿外侧刻“二斗二升”四字,应是指此鼎的容量。其实测容量为4200毫升,折合每“升”相当今190.91毫升。 84.物:“布、析”铭铜鼎1件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通高20.4、口径18厘米 1976年贵县罗泊湾1号墓出土

汉式鼎。盖上有三环钮,长方形附耳,圆腹,圜底,下腹部有三个马蹄形足。腹外壁有凸棱一周。盖上刻“布”,腹外壁凸棱上刻“布”、“析”、“析二斗一升”、“二斗大半升”铭。有学者认为,“二斗一升”是析县使用时的容量,“二斗大半升”则是布山使用时的容量。该鼎实测容量为4000毫升,如以“二斗一升”计算,每“升”相当今190 .5

30

毫升;以“二斗大半升”计算,每“升”相当今193.6毫升。 85.物:“布”铭铜桶1件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高27.l、口径26.2、底径22.6厘米 1976年贵县罗泊湾l号墓出土

圆筒形,上大下小,平口,平底,内凹成圈足。上部刻饰栉纹及勾连雷纹带,中部为勾连雷纹带,下部是栉纹带。腹上部一侧刻有一“布”字,当是布山的省文。布山是南越国郁林郡郡府所在地,即今广西贵港市。桶耳下方刻有“十三斤”三字,应是此桶自身的重量。其实测重3405克。铜桶是岭南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容器,在岭南地区土著文化中颇具代表性。 86.物:勾连雷纹铜桶1件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通高32.5、口径30、底径27厘米 1976年贵县罗泊湾1号墓出土

圆筒形,平口,上大下小,平底,内凹成圈足,口沿下有一对半环耳,附耳内有竖形贯耳。腹部饰栉纹、勾连雷纹、同心圆圈纹。这种器物多见于岭南西汉前期的墓葬之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87.物:漆绘提梁铜筒1件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高41.8、盖径13.8、底径13厘米

31

1976年贵县罗泊湾1号墓出土

盛酒器。盖顶有环钮,深直腹,上部有一对铺首衔环耳,系活动提梁,圈足。同类器物在江苏、安徽、河北、辽宁、宁夏、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汉墓均有出土。其形状类似今广西壮族、苗族、瑶族人民外出劳动时随身携带用以盛水或装粥的竹筒。此器盖面绘勾连云纹,足部绘菱形纹。器身漆绘,上下共四段,每段均自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第一段似二人观斗兽。画面右方绘一独角兽,面对一似虎之物。独角兽腾空而起,向前猛冲;虎,颈前伸,右前肢抬起,迎上。画面中间有一朱雀。

第二段分为两组:一组绘两人围一朱雀及一兽对舞;另一组是一人荷矛牵犬前行,一人跪送。

第三段分为三组:第一组一人骑虎;第二组有三人,一人负长矛而立,一人腋下挟剑而跪,一老者,策杖而行;第三组三人,以一高柄灯为中心,灯左方一人,侧身而立,似在言语,灯右侧二妇人,一前一后跪坐。

第四段分为三组:第一组是画面左方,一人在奋力搏兽;第二组二人位于画面中间,相跪而揖;第三组二人戴冠,着深衣相向而揖。

漆绘画面的内容,以上下不同层次展开,这种表现方式正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T形帛画相同。所画题材,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给人以惟妙惟肖之感。其中,人物的造型、服饰可在战国楚人绘画遗物中找到源头,并且,画面中两次出现的朱雀是楚人艺术创作中最为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