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送东阳马生序课后检测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送东阳马生序课后检测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842936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06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训练

1.D 解析:第一个“以”相当于“而”,第二个“以”是“来”的意思,二者不相同。第一个“则”是“就”的意思,第二个“则”是“却”的意思,二者也不相同。

2. C 解析: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3.(1)亲手 (2)交游 (3)相当于“于之”,向他 (4)才 4.(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2)抄完了,就跑着送回去,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时间。 5.酷爱学习、勤奋刻苦、讲求信誉、态度诚恳虚心、用心专一。

6.示例:此话不对。宋濂之所以成才,不仅是因为他借别人的书读,更重要的是他的恒心和毅力,以及他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二、课外阅读心理

1.(1)同“披”,穿 (2)破 (3)停留,住宿 (4)咨询或询问 2. 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

A.“烨然”的“然”是“……的样子”;“信然”的“然”是代词,这样。B.“而不知”的“而”表转折;“登轼而望之”的“而”表顺承。C.“时人莫之知也”是宾语前置句,“之”为代词,代张嘉贞;“行道之人”的“之”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异”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3.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循宪”是人名,他所做的事是“方复命”,因此第一处划分为“循宪方复命”。“有……者”是一个固定搭配,后面应该停顿,这样就能断开了。

4.(1)因为(我)内心有足够值得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宫职让给张嘉贞。

5.(1)“略无慕艳意”或根本不羡慕(2)才能超群 【乙文文言文大意】

张嘉贞潦倒失意而胸怀大志,既不自认为与众不同,也不认为在别人之下,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为平民(的他)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的人没有谁了解他。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在蒲州驿站。循宪正要汇报情况,出使的事

5

情还有没有解决的,心中很是忧虑。(张循宪)问驿站的小吏:“这里有好的客人吗?”小吏把张嘉贞(的情况)告诉了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和他见面,拿那些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他,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等到让张嘉贞写奏章,(其文辞条理)更是出乎意料。他日,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他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武则天说: “你能举荐贤能,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用贤人吗?”于是在内殿召见(张嘉贞),隔着帘子与他谈话,张嘉贞仪表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众不同。第二天,(张嘉贞)被授官为监察御史。

三、 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病句辨析、词语运用。A项,“花甲之年”指六十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B项,说法正确。C项,句式杂糅。把“其宗旨”与“以……为目的”删除其一即可。D项,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该成语意思符合该句语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