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评审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工程师评审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852af6a844769eae009eded

Tj=T1+(Tq-T1)+(A1+A2+…)=29 .7℃。

这个温度是昼夜平均浇筑温度,如果白天最高气温是35℃,这时的浇筑温度Tj = 31 .4℃。为了降低Tj,采取如下措施:料场石子进仓前用凉水冲洗,水泥在筒仓内存放15 d以上,晴天泵管用湿岩棉被覆盖,气温高时拌合水中加冰降温。其中,拌合水中加冰效果最好。

可见,每使混凝土浇筑温度下降1℃,平均要使拌合水温下降近6℃。要使混凝土浇筑温度下降3℃,至少每m3混凝土要加0℃冰40 kg.无论如何,在工程中实际浇筑温度Tj,都不能超过32℃。 4. 保温措施

确定保温材料的厚度,预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据公式(3)计算,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升达52.7℃,假如浇筑温度是30℃,混凝土中心温度将达86.5℃。如果环境平均温度Tq=(35 +23) /2=29℃。两者平均温差将有46.5℃,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解决办法是在混凝土开始降温时,在其表面覆盖保温材料,使表层混凝土温度提高,达到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的目的。

一般规定:混凝土内表温差T1-T2≤25℃。

由此可见,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大体积混凝上在降温阶段要“保温”养护。 经过计算,提出两种养护方案供施工时选择。 一种是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3 cm厚的防水岩棉被。

另一种是蓄水2cm-12cm养护,深度随当时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减。前者的优点是保温性能较好,可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减慢降温速度,从而有利于混凝土抗裂,但缺点是可能因降温速度过慢而延长养护时间;但如遇环境温度骤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时,较难采取临时加强保温的措施。

实际施工中采用了第一种养护方案,养护效果很好。塑料薄膜很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潮湿,既保证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又使前3周的降温阶段不致出现干燥收缩,还保证了微膨胀剂充分发挥补偿收缩的作用。

岩棉被的效果也恰到好处,当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降温时,局部揭开岩棉被加快降温。下过几场大雨后,岩棉被被水浸透,导热系数增大,使混凝土浇筑后3周的降温速度始终较好地控制在1 .3 ℃/d-1 .5 ℃/ d范围之内。 5. 结束语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次浇筑量大,厚度大,强度等级高,在夏季炎热天气施工,技术难度大。混凝土浇筑后,经过3个星期保温保湿养护,效果理想。 要施工好超厚、高强度等级的大体积混凝土,关键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混凝土配

合比,有一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有一套科学的养护工艺,有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关键在于水化热要低,大掺量I级粉煤灰和低用量的矿渣32 .5 MPa水泥相结合是该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它有效地降低了水化热,提高了可泵性,从而提高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湿热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得很好,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微膨胀剂确实起到了补偿收缩作用。根据计算,自降温开始,混凝土表层就应该出现拉应力。可是在实测中,始终未测到拉应力。除混凝土松弛,养护阶段没发生干缩外,微膨胀剂功不可没。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和浇筑同样重要。保湿是前提,控制降温速度是关键,监测是根据。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只要严格施工规范,仔细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认真妥善地作好浇筑完的保温工作,该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0

[2]王铁梦,王铁梦教授谈控制混凝土工程收缩裂缝18个因素, 混凝土,2003.11 [3]孙修艾,程曙明, 大面积框架结构梁板混凝土一次整体浇筑施工技术, 建筑术,2003.5

[4]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