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训练专题--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初中语文训练专题--课内外古诗词鉴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868064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d

初中语文训练专题--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 (一)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自闭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立志干一番事业。表达了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消沉,对宏伟理想永不停息的豪迈情怀。

2.请对比阅读《观沧海》,说说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二)过故人庄

孟浩然

- 1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尾联的“就”字有什么作用?

表示诗人将不邀自至,与开头“邀”字遥相呼应,表现了老友间的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不贪恋官爵而乐于田园赏菊的思想和对老友的深厚情谊。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请从炼字的角 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乌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 2 -

2.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写景,既点明了季节是暮春,又寓情于景,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等感情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次句紧扣诗题,将题目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其中的“过”字突现了诗人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地荒凉的感情。 2.“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或“烘托”)暮春环境。

3.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与关切,也抒发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 3 -

【课标篇目】

(五)夜雨寄北

【课标篇目】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17〃预测)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

(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赚得行人空喜欢”,“错”与“空”哪一个字更恰切?请说明理由。

“空”比“错”恰切。“错”字只表明“喜欢”是一种错误;而“空”字不仅包含了这一层意思,还突出地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形象感更强。 2.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