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大学物理第10和11章习题解答(张雪峰主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攀枝花学院大学物理第10和11章习题解答(张雪峰主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8a492c28bd63186bcebbc6c

第四篇 振动与波

1.70的薄玻璃片所遮盖。在玻璃片插入以后,屏上原来的中央极大所在点,现变为第五级明纹。假定?=480nm,且两玻璃片厚度均为d,求d。

分析:本题是干涉现象在工程测量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它可以用来测量透明介质薄片的微小厚度或折射率。在不加介质片之前,两相干光均在空气中传播,它们到达屏上任一点P的光程差由其几何路程差决定,对于点O,光程差?=0,故点O处为中央明纹,其余条纹相对点O对称分布。而在插入介质片后,虽然两相干光在两介质薄片中的几何路程相同,但光程却不同,对于点O,??0,故点O不再是中央明纹,整个条纹发生平移。可以说,干涉条纹空间分布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光程差的变化。因此,对于屏上某点P(明纹或暗纹位置),只要计算出插入介质片前后光程差的变化,即可知道其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

插入介质前的光程差?1?r1?r2?k1?(对应k1级明纹),插入介质后的光程差

?2?[(n1?1)d?r1]?[(n2?1)d?r2]?k2? (对应是k2级明纹)。

光程差的变化量为:?2??1?(n2?n1)d?(k2?k1)?

式中(k2?k1)可以理解为移过点P的条纹数(本题为5)。因此,对于这类问题,求解光程差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解:由上述分析可知,两介质片插入前后,对于原中央明纹所在点O,有

?2??1?(n2?n1)d?5?

将有关数据代人可得:d?5??8.0(?m)

n2?n111-13 在折射率n3=1.52的照相机镜头表面涂有一层折射率n2=1.38的MgF2增透膜,若此膜仅适用于波长?=550 nm的光,则此膜的最小厚度为多少?

分析:在薄膜干涉中,膜的材料及厚度都将对两反射光(或两透射光)的光程差产生影响,从而可使某些波长的光在反射(或透射)中得到加强或减弱,这种选择性使薄膜干涉在工程技术上有很多应用。本题所述的增透膜,就是希望波长λ=550nm的光在透射中得到加强,从而得到所希望的照相效果(因感光底片对此波长附近的光最为敏感)。具体求解时应注意在d>0的前提下,是取最小的允许值。

解法一: 因干涉的互补性,波长为550nm的光在透射中得到加强,则在反射中一定减弱,两反射光的光程差?2?2n2d,由干涉相消条件?2?(2k?1)?2,得

d?(2k?1)取k?0,贝dmin?99.6(nm)

?4n2

解法二: 由于空气的折射率n1?1,且有n1?n2?n3,则对透射光而言,两相干光的光程差?1?2n2d??2,由干涉加强条件?1?k?,得

1? d?(k?)22n2

119

第四篇 振动与波

取k?1,则膜的最小厚度dmin?99.6(nm)

11-14 如图11-58所示,利用空气劈尖测细丝直径,已知?=589.3nm,L=2.888×10m,测得30条条纹的总宽度为4.295?10m,求细丝直径D。

分析:在应用劈尖干涉公式d??3?2?2nbL时,应注意相邻条纹

的间距b是N条条纹的宽度?x除以(N-1)

解:由分析知,相邻条纹间距b??x,则细丝直径为 N?1图11-58 习题11-14图解 d??2n2b?3L??(N?1)2n2?xL?5.75?10?5(m)

?311-15 用波长为589.3nm的钠黄光观察牛顿环,测得某一明环的半径为1.0?10m,而其外第四个明环的半径为3.0?10 m,求平凸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

解:设题中所述两个明环分别对应k级和(k+4)级明纹,则有

11rk?(k?)R?, rk?4?[(k?4)?]R?

22rk2?4?rk2?3.39(m) 解上述两式可得:R?4?11-16 在牛顿环实验中,当透镜与玻璃间充满某种液体时,第10个亮环的直径由

1.40?10?2m变为1.27?10?2m,试求这种液体的折射率。

分析 当透镜与平板玻璃间充满某种液体(n2>1),且满足n1>n2

n1n3时在厚度为d的地方,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2n2d?1。由此可推导2出牛顿环暗环半径r和明环半径r,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推导。必须指出,在牛顿环中,若介质不均匀或分析的是透射光而不是反射光,那么关于暗环、明环半径的公式与教材中的公式是不同的,不能随意套用。

解:当透镜与玻璃之间为空气时,k级明纹的直径为

1dk?2rk?2(k?)R?

2当透镜与玻璃之间为液体时,k级明纹的直径为

1R???2rk??2(k?)dk

2n2解上述两式得:n2?(dk2)?1.22 ?dk11-17 把折射率n=1.40的薄膜放人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臂,如果由此产生了7.0条条纹的移动,求膜厚(设入射光的波长为589 nm)。

分析:迈克耳孙干涉仪中的干涉现象可以等效为薄膜干涉(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和劈尖干涉(两平面镜不垂直)两种情况,本题属于后一种情况。在干涉仪一臂中插

120

第四篇 振动与波

入介质片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改变了,相当于在观察者视野内的空气劈尖的厚度改变了,从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

解:插入厚度为d的介质片后,两相干光光程差的改变量为2(n?1)d,从而引起N条条纹的移动,根据劈尖干涉加强的条件,有2(n?1)d?N?,得

d?N??5.154?10?6(m)

2(n?1)11-18 单缝的宽度b=0.40 mm,以波长?=589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设透镜的焦距

f?1.0m。求:(1)第一级暗纹距中心的距离;(2)第二级明纹距中心的距离。

?1?解:(1)由单缝衍射的暗纹条件bsin?1?k?,得?1?sin(k?1)级暗纹距中心的距离为

k?,则第一级bx1?ftg?1?f?1?1.47?10?3(m)

(2)由明纹条件bsin?2?(2k?1)明纹距中心的距离为

?2in?2?(2k?1),得?2?s?2b,则第二级(k?2)x2?ftg?2?f?2?3.68?10?3(m)

在上述计算中,由于k取值较小,即?较小,故??sin??tg?。如k取值较大,则应严格计算。

11-19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于一单缝,若其第三条明纹位置正好和波长为600nm的单色光入射时的第二级明纹位置一样,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分析:采用比较法来确定波长。对应于同一观察点,两次衍射的光程差相同,由于衍射明纹条件bsin??(2k?1)?2,故有(2k1?1)?1?(2k2?1)?2,在两明纹级

次和其中一种波长已知的情况下,即可求出另一种未知波长。

解:根据分析,将?2?600nm,k2?2,k1?3代入(2k1?1)?1?(2k2?1)?2,得

?1?(2k2?1)?2?428.6(nm)

2k1?111-20 迎面而来的两辆汽车的车头灯相距为1.0 m,问在汽车离人多远时,它们刚能为人眼所分辨?设瞳孔直径为3.0mm,光在空气中的波长?=500 nm。

分析:两物体能否被分辨,取决于两物对光学仪器通光孔(包括人眼)的张角?和光学仪器的最小分辨角?0的关系。当?≥?0时能分辨,其中?=?0为恰能分辨。在本题中?0=1.22

?l为一定值,而??,式中l为两灯间距,d为人与车之间的距离。Ddl?=1.22,此时,人与车之间的距离为

Ddd越大或l越小,?就越小,当?

解:当?=?0时,

121

第四篇 振动与波

Dl?4918(m)

1.22?11-21 为了测定一个给定光栅的光栅常数,用?=632.8 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光

d?栅,已知第一级明条纹出现在38的方向上,试问这光栅的光栅常数为多少?第二级明条纹出现在什么角度?若使用这光栅对某单色光进行同样的衍射实验,则得第一级明条纹出现在

0270的方向上,问这单色光的波长为多少?对这单色光最多可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

分析:在光栅方程dsin???k?中,由于衍射角?最大只能取??2(屏必须无限大),

因此在上式中k值只能取有限个的数值,故屏上能出现的衍射条纹数目是有限的。

解:由题意知,在??632.8nm,k?1时,衍射角??380,由光栅方程可得光栅常数

d?k?2时,因

k??1.03?10?6(m) sin?2?>1,第二级明纹(即k?2)所对应的衍射角?2不存在,因此用d此波长的光照射光栅不会出现第二级明纹。

若用另一种波长的光照射此光栅,因第一级明纹出现在???270的方向上,得

???dsin???468(nm) kd令sin???1,可得用此波长光照射时,屏上出现的最大条纹级次为

km????2.2

因k只能取整数,则km?2,故最多只能看到第二级明纹。

11-22 测得从一池静水的表面反射出来的太阳光是线偏振光,求此时太阳处在地平线的多大仰角处?(水的折射率为1.33)

分析:设太阳光(自然光)以入射角i入射到水面,则所求仰角??时,根据布儒斯特定律,有i?i0?arctg解:根据以上分析,有

?2?i。当反射光起偏

n2(其中,n1为空气的折率,n2为水的折率)。 n1i0?i??2???arctgn2 n1???2?arctgn2?36.90 n11;(2)811-23 使自然光射到互相平行的两个偏振片上,若(1)透射光强为入射光强的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