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初一) 14册美术新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岭南版(初一) 14册美术新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8b7e96ab84ae45c3b358ca0

◆ 展示各类不同的废物利用的作品,引导欣赏: (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归纳出几种创造神奇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总结,老师加以补充并板书 通过折剪贴等方法对可塑性材料进行创作 根据物体本身的形状去想像并加工制作 根据材料的特性,在平面上通过拼、贴、粘等方法以绘画的形式来完成 利用综合材料或是同类材料进行创作 教师小结:其实通往神奇之路是不计其数的,美的发现与创造得靠同学们丰富的想像力,而创造的制作方法有很多,我们没必要拘泥于一两种方法,只要能够表达出作品的构思,使作品生动而有活力,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师问:“花”大家非常熟悉的,同学们都知道哪些花呢? 生答:玫瑰花、牡丹花、梅花、牵牛花、荷花?? 6、制作示范 师:今天老师来做一朵同学们都没有见过的花,大家看清楚了,这些花是用什么做的呢? 老师示范:《花儿开了》 材料:蛋糕包装纸、铁丝、 啤酒 易拉罐等 ◆ 刚开始老师拿出材料时,学生们都很奇怪,蛋糕包装纸怎么可以做成花呢?可是当作品完成后,他们都发生惊叹的声音。 师: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老师用蛋糕包装纸所做的花,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说不定还能做出更加特别的花呢! ◆ 展示:运用各种材料及手法制作的花卉作品(吸管做的花、矿泉水瓶做的花等等)让学生思想更开阔,并产生创作欲望。 师问:请大家清理一下自己所搜集的物品,看一看,想一想,我们怎么利用自己所收集的物品来来做出花的形状? (学生这时翻看着自己带的物品非常兴奋,纷纷举手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老师,我收集的是绳子,我想着可以将绳子卷成花的形状。 生2:老师,我把上次吃过的糖果的包装纸捡来了,纸的表面很亮,我想可以把它用剪的方法来做成花的形状。 师:看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伸手了吧,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动手,把我们搜集到的“废物”充分利用起来,创作一幅独特的花卉作品吧! 7、创作实践: 要求学生首先将所带废旧物品分类,利用现有的材料采用各种可操作性方法创作一幅花卉作品。(作业可单独完成亦可小组合作完成) ◆ 真正美的思想最后要通过人的双手来塑造和表达,所以实践的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动手制作是本堂课的关键环节。我所采用的是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多样性联想和创意组合创作,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打破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并学会独立思考。许多学生非常热情地将他们的想法与老师讨论交流,在得出最佳的创新思想后,就动手制作起来了。当然我会强调几个在手工制作方面的技能要点:如在剪刻物体时要小心,如何使形象保持完整,防止断裂;粘贴要仔细,当心功亏一箦等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做事认真,细致耐心的良好习惯。 8、展示与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各小组将作品展示,并用简洁的语言来说明本组作品的创意思想及所用材料和制作方法,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及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老师对各小组的作品予以表扬及肯定,并及时对作品加以补充建议。 (以上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展示) (材料:一次性杯) (材料:彩色手揉纸、铁丝) (材料:枯树枝、红色纸) (材料:吸管、彩色纸) ◆ 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对他人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并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 老师小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树立环保意识,发现我们的身边更多的创作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展开想像的翅膀去发现美,创造美。课后,请同学们多留意和搜集身边的废旧物品,看看我们还可以将他们利用起来做出什么有创意的作品。 9、课后拓展 学生在课后创作出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的作品,并在学校的美术制作馆展览,老师组织学生轮回参观。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感受。(以下是作品在校展览的情况) (学校展览情况实录) (材料:彩色手揉纸、铁丝等) (材料:矿水泉瓶) (材料:一次性筷、鸡毛等) (材料:枯树枝、乒乓球、一次性筷) (材料:彩色纸、棉花等) (材料:彩色纸、木屑等) (材料:牙签、彩色纸等) 作业 板 书 设 计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创作 四、化腐朽为神奇 1、神奇的根源在哪? 生活 创造神奇的方法: ①通过折剪贴等方法对可塑性材料进行创作 ②根据物体本身的形状去想像并加工制作 ③据材料的特性,在平面上通过拼、贴、粘等方法以绘画形式完成 ④利用综合材料或是同类材料进行创作 4、作业布置 5、评价与建议 教学 后记 本课堂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老师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从生活中发现并创造神奇的过程。所以本节课并非单纯的美术课,而是与各学科相联系的综合课程。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必须非常充分,录相片的选用对学生的思想启发很大,以寻找神奇的源泉为主导线的过程让学生耳目一新,在实践中动手创作的过程让学生产生了表现及创作的欲望,并加强 了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最后的展示过程是整个课堂的高潮,是学生将创新能力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表现,也让学生对自已的成果渴望获得认可的情绪得到充分展现。课后的集体展览也是老师对学生最终成果的肯定,使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体验创造的乐趣。 第 8课时 第 8周 课题 五、在生活中发现肌理 教学 目的 教学目标: 1、了解肌理的形式和特点,并能对肌理的形式美感做出简单的描述并能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对人工和自然所形成的肌理做出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及特征。 3、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肌理美的形象和素材,学会运用材质表现情感。 重 点:对肌理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点、线、面、色彩和质感等进行简单的描述。 难 点:对肌理素材的了解并能做出审美判断,要有独到见解。 解决难点的办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自然材质纹理,让学生对肌理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自然肌理的美感,通过分组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来阐述他们对肌理的感受。 兴 趣 点: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发现自然、舒畅、开怀、天然的美感来装点我们生活的空间,展示表现他们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教 学 内 容 五处 一、 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几幅同学们经常见到的实物图 片如:树皮、树叶、叶脉等) 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教师的演示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纹理图形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同学们在日常生 活中无论是从天上的云朵、地下的路面、还是周围的桌椅、窗 帘,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纹理图案,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 几分温馨和美感。增添了几分浪漫。同学们知道这些纹理是怎 样形成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肌理) (多媒体演示肌理效果图及局部放大图) 二、讲授新课。 1.引导观察、启示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 特点?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总结出肌理的形式特点,感受 其形式美。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肌理。 问: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对哪能些内容最为深刻?为什 么? 六步 欣赏 讨论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