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时期城市与建筑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元代时期城市与建筑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8c8e5460066f5335a81217c

元朝建筑特别是皇家建筑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崇尚白色,这有可能因为原本蒙古人所住的蒙古包是白颜色的,所以当他们兴建固定的建筑物的同时也非常喜欢以白色,作为一个主打的色彩,包括屋面常常会铺设白色的琉璃瓦。二是元朝的宫殿包括一些住宅非常喜欢采用工字形的平面,也就是说它会分成前后两个房屋,中间用一根竖向的走廊把它们串联起来。

这种形式其实在宋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但是在元朝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更大面积的普及和推广。元代建筑在木结构体系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来说,元代建筑大部分会采用厅堂式的结构。

5

同时在构建的形式和施工方式方面有简化的趋势。

在柱网布置方面它会采用相对比较自由化的方式来进行摆布,同时还常常使用所谓的减柱造和移柱造,也就是把柱子从它原本应该待的位置减掉或者把它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6

斗栱的作用相对宋代建筑来说有所削弱,而梁栿的跨度与断面相对会增大。此外,元朝建筑常常会使用一些没有经过仔细加工的原生态的弯料,这样也使得整个建筑的风格具有某种率性和质朴的特征。

元代建筑也相对会比较多地使用斜向的支撑构件,使得它的整个的木结构体系显得更加地灵活。所有这一切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为元代之后的明清木结构体系的高度成熟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元上都与元大都

早在1235年的时候,成吉思汗之后的第二任大汗窝阔台(1186-1241)曾在草原上修建了蒙古人的第一座都城,在今天的蒙古国的境内,这座城市叫哈拉和林,但是相对比较简单,还不具备先进文明城市的很多特征。真正意义上比较完备的城市是在公元1256年的时候,当时尚未登上蒙古大汗之位的忽必烈 主导修建的。他当时是选择了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滦河上游修建的一座开平府的府城,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大本营。到了公元1260年,忽必烈就在这个开平府被拥立为大汗,正式把这座城市作为蒙古帝国的核心的统治都城,公元1263年 正式地把这多城市称为上都。后来因为忽必烈又修建了更为宏伟的大

都作为整个王朝的首都,这个上都就被改为了陪都,主要是作为皇上的避暑行宫来使用。目前元上都遗址的保存还是相对完整的,并且在2012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上都城的整个城市实际上是由三重城墙

7

围合的,其中宫城位于城市偏东南的位置。在它的外面是一圈接近于正方形的内城,边长大概是1400米。在这个内城的北边和西边又包裹了一圈外城,所以外城的空间接近于一个曲尺形。整个内城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布局非常严谨,有非常明确的中轴线。而外城区域分成两个大的部分,北边整个区域里面有河流、有水系,布局很零散,主要是当时皇家的苑囿区,或者叫御苑区。而西部主要是集市区,曾经是当年草原上面最重要的一个商业集散中心,很多来自于西域、阿拉伯甚至欧洲的商人都会来此做交易。这里面其实还分布着若干条的商业街巷,有各种各样形式的店铺。

虽然上都的建设已经相对比较完备了,但是它的位置还是相对比较偏北,不太利于统治那么庞大的一个疆域,所以后来忽必烈从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统一考虑,决定要迁都。他依然选择的就是当年大金王朝的首都--中都所在的这个区域来营建新的都城。

从1267年就在中都的东北一大片平地上面开始进行新的城市建设了。当时整个工程有很多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共同参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是一位汉族官员,名叫刘秉忠,由他来负责总体的规划,但是所有的规划方案都必须由皇帝忽必烈本人亲自裁定才能够最终定下来。这个大都的建设先后持续了有将近30年。

右图是元大都和金中都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关系。因为经过了金末元初战争的破坏,金中都整个城市大体还在,但是相当地残破,特别是宫殿已经被烧掉了。大都其实就是把金中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