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组合变形杆的强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第7章 组合变形杆的强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906e0ed4afe04a1b071de4e

130 第七章 组合变形杆的强度

其在两形心主惯性轴平面xz和xy内的分量分别为

My,max?Mmaxsin??(33kN?m)sin15?8.54kN?m

Mz,max?Mmaxcos??(33kN?m)cos15?31.9kN?m 从型钢表中查得№32a工字钢的弯曲截面系数

330mm? Wz?692?133?633W6?9?261,0my?70.8?10mm?70.8?10m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b),得危险点处的正应力为

?max?8540N?m31900N?m?=167MPa>[?] (但超过量?5%) ?63?6370.8?10m692?10m可见,梁的弯曲正应力强度刚够。

如F力作用线与y轴重合,即??0,则最大正应力仅为

?max?Mmax33000N?m?=47.7MPa ?63Wz692?10m可见,对于工字钢梁,当外力偏离y轴一很小角度时,就会使最大正应力增加很多。对于这一类截面的梁,由于横截面对两个形心主惯性轴的弯曲截面系数相差较大,所以应该注意使外力尽可能作用在梁的形心主惯性平面xy内,以避免因发生斜弯曲而产生过大的正应力。

例7.7 一Z形型钢制成的两端外伸梁承受均布载荷如图a所示,已知梁截面对形心轴y,z的惯性矩和惯性积分别为Iy?283?10?8m4,Iz?1930?10?8m4和Iyz?532?10?8m4;钢材的

[?]?160MPa。试求许可均布载荷[q]。

例7.7图

解:根据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计算许可均布载荷,为求得绝对值最大的弯矩,作弯矩图(图b)。可见跨中截面C处的弯矩绝对值最大,其值为

Mmax?(0.625m2)q

由于均布荷载作用在xy平面内,故My?0,而Mzm,ax

?Mmax?(0.625m)2q。将Iy,Iz和Iyz第七章 组合变形杆的强度

131 值分别代入式(7-9),便可求出中性轴与y轴间的夹角?值为

tan? =由此得

MzIyMzIyz ?IyIyz283?10?8m4? ?0.53195 532?10?8m4?=28

即中性轴位置如图c中轴n-n所示。中性轴确定后,作两条直线与中性轴平行,分别与截面周边相切于D,E两点,即为截面上的危险点。D,E两点处正应力的绝对值相等。由图c所示尺寸得E点的坐标为

yD?100mm, zE??5mm

按式(7-8),求得梁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并代入强度条件,有

?max??E?将有关数值代入上式,得

?84?3?84(0.625m2)q??(0.1m)(283?10m)?(5?10m)(532?10m)??Mma(xyEIy?zEIyz)2IyIz?Iyz?[?]

(283?10?8m4)(1930?10?8m4)?(532?10?8m4)2?160MPa

从而解得梁的许可均布载荷

[q]?21.7kN/m

7.4 开口薄壁梁的切应力 剪切中心

在例4.11里讨论了闭口薄壁(对称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在此基础上,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开口薄壁(非对称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

以图7.9a所示的槽形薄壁(壁厚为?)悬臂梁为例,由于整个截面可看成是狭长矩形的变形,故故可应用矩形截面上弯曲切应力的分析方法,假设切应力沿壁厚不变、且其方向平行于截面的周边。为确定切应力的方向,从梁上截取微段dx,其左、右截面上的内力如图b所示,在腹板(截面的竖直部分)上切应力的方向与剪力相同;在上翼缘或下翼缘切取局部(图c),注意到由于翼缘很薄,故可认为其上的正应力?沿翼缘厚度不变,且其值与翼缘中线上的正应力相同。由平衡条件,可得

F?dMy????dx?dF??(d?)dA???dx?dA?SA*A*I?dxI?*N

图7.9

?FSSz*?A*ydAdx ? ???I?

?

132 第七章 组合变形杆的强度

与矩形截面弯曲切应力的计算公式(4-11)类似,其中Sz*为局部截面(面积为A*)对中性轴的静矩。根据切应力互等,即得上翼缘或下翼缘切应力???1,方向如图c所示。整个截面上的切应力的方向如图d所示。

例7.8 一槽形薄壁梁承受方向平行于腹板的横力作用,其截面尺寸见图a。试分析梁横截面之腹板和翼缘上切应力?1、?2的变化规律,并确定横截面上剪力作用线的位置(剪切中心)。

例7.8图

解:设梁横截面上的剪力向下。先分析腹板部分切应力?1的变化规律。槽形截面可看成是狭长矩形的变形,故可由公式(4-11)计算?1。由图b,距中性轴为y以上部分截面的静矩为

?b?h??h2S??ydA????y2?

A*22?4?*z则

*FSSzF?S ?1?Iz?Iz??b?h?h2FS?h22?2??(?y)?bh??y???? (a)

2242I4???z?可见,?1沿腹板高度也是按抛物线规律变化的(图c)。 其中为Iz整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如令上式中的y = 0(在中性轴上),即得切应力的最大值。

再分析梁横截面翼缘部分的切应力?1。根据本节的分析,截取翼缘上部分截面abcd(图b)面积为??s,它对z轴的静矩为

*Sz??ydA?A*h?s 2其中s为局部动坐标(b≥s≥0);y为翼缘中线到z轴的距离。于是有

*FSSzFh?sFShs?S? ?2? (b) Iz?Iz?22Iz

第七章 组合变形杆的强度

133 可见,?2沿翼缘长度是按线性规律变化的(图c)。

为确定横截面上剪力作用线的位置,须求出由切向内力元素?1dA、?2dA和分别组成的竖直合力(不妨记为FS?)和水平合力FT(图d)。为此,先求FS?,从式(a)可得

FFS????1?dy?S?h/2Izh/2?b?h?h2FS??h3b?h2?2??(?y)?dy?????FS (c) ??h/2?224I122??z??h/2式中的最后一步是因为Iz??h3/12?b?h2/2;?dy为横截面腹板部分的微面元。可见截面上的剪力主要由腹板承担。附带指出,对于工字形薄壁截面也有相同的情况。

再求横截面翼缘部分上切向内力元素?1dA所组成的合力FT。从式(b)可得

FFT???2?ds?S0Izb?b0FShsFSh?b2 (d) ?ds?2Iz4Iz式中?ds为横截面翼缘部分的微面元。上、下缘的FT指向如图d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横截面上的剪力共有三部分,即一个FS和两个FT。其合力的作用线位置即为梁横截面上剪力的作用线位置。由平面力系合成原理可知,上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与,并且FSe?FTh。于是,由式(c),FS(FS?)相同,但其作用线则与FS相隔一段距离e(图e)(d)可得

FThh?FSb2h??? e?FSFS?4Iz?b2h2? (e) ??4Iz?由此即确定了横截面上剪力FS的作用线位置。这一位置称为截面的剪切中心(shearing center)或剪心,也称弯曲中心。由上式可以看出,截面的剪心是截面的几何性质。

研究剪心的位置,对于分析开口簿壁梁的强度和刚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图7.10所示槽形簿壁梁,当在截面形心C处施加横力F时,梁不仅发生弯曲变形,而且发生扭转变形(图7.10b),这是因为F不通过截面剪心所致。若将F作用到截面的剪心O处, 则外力F与梁内任一截面上的剪力FS(其作用点就在剪心)、弯矩M位于梁的同一纵向平面内(图7.10c),梁只产生弯曲变形。由此可见,只有当外力作用线通过截面剪心时,梁才仅发生平面弯曲变形而不发生扭转变形。因此,为了避免使抗扭性能较差的梁(如开口簿壁梁)发生扭转变形,应尽量避免外力偏离剪心。

(a)xyCMFSxyOCez(b)(c)z FF图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