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国文化导论(网上自测打印版)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91b381652d380eb62946d70

13.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这方面重要的事件包括( C D )

A. 玄奘西行 B. 利玛窦来华传教 C. 张骞出使 D. 徐福率众出海 E. 日本派使团来中国

14.符合名士价值观的是( C D )

A. 但求独善其身 B. 追求与世隔绝 C. 视个性自由为人生第一要义 D. 心存兼济之志 E. 视富贵利禄为人生第一要义

1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A B )

A.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B. 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融合C. 士族文化与庶族文化的融合 D. 儒士与商人的融合E. 儒士与隐者的融合

16.唐代儒学复兴最初的形态及形式是( A B )

A. 古文运动 B. 以诗为文 C. 科举考试 D. 以文为诗 E. 排斥佛教

17.经过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终于实现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这种南移主要表现在( A B C ) A. 学术中心的南移 B. 政治人物的南人化 C. 政治中心的南移 D. 商业中心的南移 E. 少数民族文化的南移

18.宋代理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期的代表人物是( C D ) A. 董仲舒 B. 朱熹 C. 周敦颐 D. 邵雍 E. 韩愈

19.构成中国画遗貌取神的审美追求的是中国画中的哪些特质?( B D )

A. 画面均衡 B. 散点构图 C. 写实主义 D. 写意的笔调 E. 色彩的鲜艳

20.禅宗宗旨主要有两点,即( B D )

A. 发乎情止乎礼 B. 单刀直入 C. 玄之又玄 D. 直指心源 E. 大象无形

21.构成精致典雅的宋代文士世界的文化质态的有( A B C D E ) A. 宋诗 B. 宋词 C. 宋文 D. 宋画 E. 理学

22.明代时,面对西学的传入,知识分子的态度各有不同,其中,主张全面接受西学的人物有( A B C ) A. 徐光启 B. 李之藻 C. 王徵 D. 方以智 E. 严复

23.清初对君主专制提出批判,对封建君权提出质疑的思想家有( B C D ) A. 朱熹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E. 王阳明

24.剑文化原本跟侠文化的关系不大,但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即( A C ) A. 与侠文化结合起来 B. 与中庸文化结合起来 C. 与道教结合起来 D. 与仙文化结合起来 E. 与占卜文化结合起来

25.元杂剧是市民文化的代表,作为一种戏剧形式,元杂剧得以发展的基础是( B C ) A. 话本 B. 院本 C. 诸宫调 D. 宋词 E. 昆曲

26.在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前七子的领袖是( A D )

A. 李梦阳 B. 冯梦龙 C. 徐光启 D. 何景明 E. 徐文长

27.明代后期市民文化日趋高涨,以下关于明代市民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B D E ) A. 社会风尚趋于简单质朴 B. 社会风尚趋于导奢导淫 C. 贵义轻利 D. 礼拜金钱之风日益强盛 E. 市民文学唱主角

28.以下元杂剧作品中,属于揭露社会现实的公案戏的有( C D E )

A. 《西厢记》 B. 《墙头马上》 C. 《窦娥冤》 D. 《鲁斋郎》 E. 《陈州粜米》

29.从文化学的角度透视毛泽东思想,它有两个来源,即( A C )

A. 进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B. 康德哲学思想C. 中国传统文化D. 美国民主思想E.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5

30.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分子对西学入侵的理性应对,而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包括( B D ) A. 复古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袁世凯复辟 D. 义和团运动 E. 五四新文化运动

31.安土重迁体现出的特征是属于哪几类文明的?( B C )

A. 长江文明 B. 黄土文明 C. 农业文明 D. 商业文明 E. 欧洲文明

32.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大量的报刊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华大地,其中由中国人所办的报纸包括( C D )

A. 《万国公报》 B. 《申报》 C. 《澳门新闻纸》 D. 《中外纪闻》 E. 《文汇报》

33.以下对鹤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B D E )

A. 鹤被视为入世之物 B. 鹤成为名士高情远致的象征 C. 鹤与松结合,成为富贵的象征 D. 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 E. 鹤在道教中,成为神仙的坐骑

34.有着道教渊源的仙文化在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儒学化了,其主要表现( B D ) A. 仙本身没有等级差别,高居于普通人之上 B. 仙本身是有等级差别的

C. 神仙生活的世界里有着绝对自由,没有伦理的约束 D. 神仙生活的世界里维持其秩序的是儒学的礼教伦理 E. 神仙文化中有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

35.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以下人物属于当时文学革命的有( A C D E ) A. 胡适 B. 严复 C. 陈独秀 D. 鲁迅 E. 郭沫若

36.作为近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除梁启超张君劢师徒二人外,还有( B C D ) A. 鲁迅 B. 熊十力 C. 梁漱溟 D. 冯友兰 E. 老舍

37. 在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后七子的领袖是 (C D )

A. 王阳明 B. 方以智 C. 李攀龙 D. 王世贞 E. 顾炎武

简述题:

1.简述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

春秋时期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经济基础。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士“不耕而食”成为可能。

其次,社会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挑战,使士失去生活保障,他们便凭借才能重新寻找生活出路和进行人生价值定位。

最后,是政治条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士于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外交使节、思想精英步入了历史舞台。

2.简述魏晋时代“人性的自觉”的文化特征 魏晋时代,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可以称之为“人性的自觉”的时代。魏晋玄学,第一次将个体人格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体现出的是一种重个性的、审美的人生价值追求,和自由的、适性的、唯美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判断。清谈名家殷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张融说:“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无不体现出魏晋时人张扬的个性。

在审美追求上,魏晋艺术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 “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如顾恺之的绘画,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书法,《世说新语》中的名士无不体现出他们各有千秋的个性特征。

3.简述宋代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宋代理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首先,理学重新构筑起“礼”的封建秩序。

其次,理学家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学问的根本,促成了儒学朝“内圣”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再次,理学家们强调的道德自觉,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积极的因子。

此外,在以“天理”为根本的理学本体论中,妇女丧失了一切权力,变为男性的附庸和奴隶。一系列的封建礼教枷锁,至今仍给中国妇女的文化心理留下阴影。

6

4.简述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其意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汹涌而来,表现为三点: 其一,西学传播的渠道大为增加。 其二,西学传入的内容广泛和丰富。 其三,影响的深刻和久远。

全方位的文化输入,对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发生了影响。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在这一背景上展开的。可以说,西学东渐,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走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5.简述诸子百家主要学派及其基本特点

先秦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是儒家和墨家,其次是道家、法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儒家学说以现实伦理为主要关怀对象,以“仁”为其思想核心,礼为行为规范,义为价值标准,智为认知手段,其学术导向则是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指归的,因而表现出复古守旧的特性。

墨家身体力行,在对原始天道观改造过程中,形成独具个性的“天志”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的观点,具有平等色彩,对后世影响巨大。

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以现实的社会结构为主要关怀对象,在对社会现象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等一系列规范社会生活及行为准则为观念。

6.简述唐代科举制的特点

唐代统治者废除了魏晋时期只于士族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取而代之的是给所有士子公平竞争机会的科举制。它给了大批中下层士子或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寒士)一个通过考试参政的机会。

唐代科举与后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开放性和透明度。唐时科举不用糊名制,录取的关键并不在一次考试的成绩,而在于平时的声誉。这既迫使考生在科考之前就要漫游天下以激扬身价,结交豪俊名流以求延誉,使唐代士人从一开始就离开象牙塔,步入壮阔的社会生活,多方面体验人生,铸造其雄视百代的阔大胸襟。另外,也迫使主考官员注意社会公识和舆论,以显示他的识贤和得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激荡出唐代士人壮浪豪纵的英发之气。

完善的科举制,以制度文化的形式,为寒士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保证,从根本上消除了先秦战国时期士人政治关怀的无秩状态。唐代寒士以士节为重,自觉地将个体的功名之心与国家的整体利益挂起钩来,在为自己谋得统治集团一席之地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个统一大帝国文化的前进。

7.简述古代中国文化南移的过程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南移之势。历史上,文化南移运动有三个十分集中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南北朝时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晋室南迁,迫使汉族士民大规模南移,中原文化随之南播,打开了南方经济文化的新局面。到唐初,南方已经在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个时期是唐代的安史之乱。叛乱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残破凋弊,加上紧随而来的藩镇割据和政局动荡,使士民再次大规模南迁。此消彼长,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的南移埋下伏笔。

第三个时期是宋代的靖康之乱,给文化中心的南移以最后的推动力,完成了文化中心的南移。

8.简述明代市民文化发达的主要表现

明代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市民意识全面成熟,市民文化日趋高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其一,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而代之以“导奢导淫”之风。

其二,价值观念。明代后期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商人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提高。 “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其三,市民文学。明代以后,市民文学取代士大夫文学,占主导地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杰出作品,都有着明显的市民文化的痕迹。

明代市民文化的发达,其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它不仅为我国民主意识的普及作了准备,而且还为东西文化精神的汇融埋下了伏笔。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命题,正是以市民意识的全面成熟为前提的。清代的开启民智运动,甚至今天的民主意识,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

9.简述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

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不仅是深远的,而且是入微的。我们的民族精神,即是由那些文化原典所浇铸。

7

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从某些方面来说,正是那些文化原典的表现。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仁爱”、“博爱”、“仗义”、“忠诚”等,都可以从先秦的文化原典中找到根源。

因而对传统文化要理性地接受和辨析,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之进行改造更新,才能有利于我们的文化建设。这就是学习和阅读文化原典的重要意义。

10.简述董仲舒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董仲舒继承先秦以来原始学术中天人相通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王权天授”和“天人感应”之说,在改造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建构起完整的天下一统的系统模式,创造性地完成了自战国末年以来人们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统一规律进行解释的精神追求,标志着我国学术思想由纷杂走向统一的完成,使儒学进一步系统化和理性化,为儒学的经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为我国“入世”哲学的代表。

但由于其学术渊源于《春秋公羊传》,其中多灵异灾变、阴阳消息之说,因而其学说兴盛不久,即产出谶讳灾异之学这一儒学怪胎。甚至为东汉时道教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董仲舒这一封闭而严密的儒学体系,不仅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心理,阴阳消息,三统循环,犹如一只永恒的怪圈,使我们形成自我封闭、因循守旧、盲目自信的民族性格,更为消极的是,它还使我们产生出听天由命、不思进取、排斥创新的民族劣根性。

11.简述南宋文化中心南移的表现

南宋以来,文化中心的南移,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第一是学术中心的南移。北宋以前的学术中心,主要集中于洛阳及关中等黄河流域,但那时南方学术气氛已日渐浓厚起来,江西、福建各自成为文化中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都出自江西。南宋时,福建更成为学术中心。 第二是政治人物的南人化。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从仁宗皇帝开始兼收博采,用人不分南北。南宋之后,整个国家偏隅江南,朝堂之上,更是南人的天下了。

第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南宋都城杭州与苏州成为事实上的南宋文化中心。而原来洛阳及关中等地,由于金统治者文化上的相对落后,因而无法跟“杭州—苏州”这一南方文化轴心相比。这也就使南方文化更显示出优势文化的特色来。

12.简述洋务运动的实质

从本质上讲,洋务运动是西方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之后,官商结合的中国知识阶层的理性应答。 首先应该看到,主张洋务运动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兴起洋务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借助西方的物质文明来扶持即将崩塌的封建大厦。他们发展工艺科技,扶植民族资本,开办近代工业,振兴商务外贸,废除科学旧制,创办新式学堂,派出留学人员,引进西洋设备,是想通过学习和开创西方的物质文明,从而达到富国强兵安内攘外的目的。

然而,事与愿违。洋务运动的客观结果,却揭开了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序幕,初步奠定了近代文化的物质基础,从生产关系上动摇了封建根基;传播了近代科技知识,培养出大批近代科技人才,引发了思想文化领域的轩然大波,使新一代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13.简述西周时期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殷商文化带有很浓的神本色彩,殷人宗天、尚鬼、嗜酒,谋求在某种迷狂状态下的与神共舞。到西周时期,神本文化迅速地转向人本文化。这种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

第一,从当时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 第二,从卜筮之法看出。

第三,从周人重“德”的社会风尚可以看出。第四,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14.简述唐代文化的主要成就

唐代实行科举制,使大批寒士崛起,并因而在各个文化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创造出一代辉煌的文化。 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以诗歌和书法最具代表性。崛起的寒士们以一种经天纬地的豪情和大气受容、改造前此以往的诗歌传统,形成一种“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全新的唐诗气象。诗至唐代,无论其内容、风格、形式、技巧,都已全面成熟,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

跟唐诗一样,浸染着饱满的时代精神的唐代书法,也集中反映了唐帝国文化的特质所在。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奔放不羁,最能反映唐代书法的精髓和气质。草书之外,篆、行、楷诸体都各有大家,如唐诗的众体兼备一样。

诗(文)、书之外,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5.简述宋型文化的特点

宋代文化形态全面走向成熟,士人文化趋于柔美典雅,市俗文化也是异彩纷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