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同步单元专题讲练大培优:浮力专题训练(难度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同步单元专题讲练大培优:浮力专题训练(难度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95a3223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5

八年级下学期同步单元专题讲练大培优:浮力专题培训(难度大)

1.A、B是两个不溶于水的物块,用一根细线连接在一起,先后以两种不同方式放入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处于如图甲、乙所示的静止状态.试判断两种情况下,烧杯中水面的高度h甲、h乙的大小关系为( )

A.h甲h乙 C.h甲=h乙 D.无法判断 答案:C

2.如图所示,某圆柱形薄壁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其底面积为20cm2,将物体B放入水中时,通过台秤测得总质量150g。使用一细绳提起物体B,物体B刚好有3/4体积露出水面时保持静止不动,此时台秤示数为70g,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则物体B的密度是( )

A.1.25×103kg/m3 B.1.75×103kg/m3 C.2.0×103kg/m3 D.3.0×103kg/m3 答案:A

3.如图所示,在一个底面积为150cm2的足够深的柱形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长10cm,横截面积为50cm2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秤上,当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簧秤(零刻度线与1N刻度线之间的间隔为1cm)示数为4N,则该实心塑料块的密度为 kg/m3;现往容器里缓缓加水,当弹簧秤示数为3N时,容器底部压强比原来增大 Pa。(g=10N/kg)

答案:0.8×103 300 4.如图甲所示,一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重3N,高32cm。容器内放入一个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0cm的实心长方体A,A底部的中心通过一段不吸水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向容器内缓慢注水,当水深为31cm时停止了注水,在整个注水过程中细线对物块的拉力随水的深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再把实心长方体B放在A的正上方,静止时,水面恰好与B的上表面及容器口相平,如图丙所示,此时细线的拉力为3N,且ρB=4ρA。则细线的长度为 cm;当停止加水,还未放上物体B时,容器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Pa(线的质量、体积和形变均不计)。

答案:15 3000

5.如图甲,将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0cm的柱形容器M置于电子秤上,逐渐倒入某液体至3cm深;再将系有细绳的圆柱体A缓慢向下浸入液体中,液体未溢出,圆柱体不吸收液体,整个过程电子秤示数m随液体的深度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若圆柱体的质量为216g,密度为0.9g/cm3,底面积为40cm2,则容器的重力为 N;液体的密度为 kg/m3;在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当电子秤示数不再变化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比圆柱体浸入液体前增加了 Pa。

答案:1 1×103 200

6.水平升降台面上有一个足够深、底面积为40cm2的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20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现将底面积为10cm2、高20cm的圆柱体A悬挂在用绳固定的轻质弹簧测力计下端,使A浸入水中,稳定后,A的下表面距水面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则物块的密度为 kg/m3,如图所示,然后使升降台上升7cm,再次稳定后,A所受的浮力为 N(已知弹簧到的拉力每减小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取g=10N/kg,ρ水=1×103kg/m3)

答案: 2000 0.6×103 1.2

7.如图,重5N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硬板MN上,容器底面积为300cm2,高度为25cm,装有15cm深的水。一根原长为10cm的轻质的细弹簧EF吊着柱形木块刚好静止,木块下表面与水的液面相平。弹簧上端E连接着固定不动的支架上,下端F连接在木块(不吸水)上表面的中心上,弹簧长度每改变1cm,弹力变化量为1N,木块的重力为5N,底面积为50cm2;高度为20cm。现将水平硬板MN缓慢向上移动,木块始终保持竖直方向,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g=10N/kg)。求:

(1)当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cm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2)当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6cm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当木块下有表面刚接触容器底部时,弹簧的长度; (4)当硬板向上移动28cm时,容器对硬板的压强。 答案:(1)当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cm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1N; (2)当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6cm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600Pa; (3)当木块下有表面刚接触容器底部时,弹簧的长度为6cm; (4)当硬板向上移动28cm时,容器对硬板的压强为2100 Pa。

8.如图甲所示,一个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2cm均匀实心长方体木块A,A的底部与容器底用一根细绳连在一起,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当加入1.8kg的水时,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如图乙所示,此时容器中的水的深度为9cm。已知细绳长度为L=8cm,ρ水=1.0x103kg/m3。求:

(1)当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A受到的浮力; (2)木块A的密度;

(3)若继续缓慢向容器中加水,当容器中的水的总质量为4.5kg时,停止加水,如图丙所示,此时将与A相连的细绳剪断,求细绳剪断前、剪断后木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整个过程中无水溢出) 答案:(1)A受到的浮力为9N;(2)木块A的密度为0.75×103kg/m3;(3)细绳剪断前、剪断后木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50Pa。

9.小明学习了力学知识后,小明回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将装有适量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60cm2,高度为30cm)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秤吊着一实心、均匀、硬质工件AB(不吸水)浸入水中。工件AB重为12N,A、B部分均为圆柱形,A、B部分的高度均为10cm,A部分的横截面积为40cm2,B部分的横截面积为20cm2(g取10Nkg,pz水=1.0×103kg/m3),求:

(1)该工件的密度为多少g/cm3?

(2)若小明向容器中加水,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时,弹簧秤的读数为9.6N,求此时水对工件A底部的压强?

(3)当容器中的水深为20cm时,小明吊着工件从此位置缓慢竖直向下移动,当弹簧秤的读数为7.6N时,求此过程中工件向下移动的距离? 答案:(1)该工件的密度为2g/cm3;

(2)此时水对工件A底部的压强为600Pa; (3)此过程中工件向下移动的距离为2.7cm。

10.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圆柱体A、B通过质量、体积可忽略不计的弹簧相连置于容器中,此时A有1/5的体积浸在水中.已知弹簧的原长为10cm,弹簧所受拉力或压力每改变1N,弹簧的长度改变0.5cm.圆柱体A的密度为0.4g/cm3,底面积为100cm2,高为20cm,圆柱体B的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如图所示,此时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8×103Pa.

(1)圆柱体A所受的浮力; (2)圆柱体B的密度;

(3)若容器足够高,向容器中加水至B对容器底部压力刚好为0N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多少? 答案:(1)圆柱体A所受的浮力为4N; (2)圆柱体B的密度为0.48×103kg/m3;

(3)若容器足够高,向容器中加水至B对容器底部压力刚好为0N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21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