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份试卷合集)浙江省丽水市名校高中2019年历史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10份试卷合集)浙江省丽水市名校高中2019年历史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97b7e3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d

C.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D. 加强成员国贸易活动

11.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 A. 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 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C. 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 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12.1953年10月,全国粮食会议作出了在农村实行计划收购、在城市实行计划供应也即“统购统销”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实行( )

A.推动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 B.保障了工业化的战略实施 C.缓解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13.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

A. 工官监管的夜市 B.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 物流通畅的草市 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14.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同时也指出“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这一通知( ) A. 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 B. 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C.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 D. 实际上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

15.1902年,盛宣怀上奏清政府称:外国商人在上海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涨,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而中国商人财力单薄,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这一“上奏”可用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 )

A. 受清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 B. 在国际市场中举步维艰 C. 在与洋商竞争中无利可图 D. 受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 16.观察图,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 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C. 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 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17.在克林顿总统(任期:1993年1月20日至2001年1月20日)的执政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发展,迎来‘新经济时代’。”这主要得益( ) A. 自由竞争市场调节 B. 国家干预全面调控 C. 紧缩货币削减开支 D.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18.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材料说明开平煤矿( ) A.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 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 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D. 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特征

19.据清朝《海关关册》统计的丝织品输出状况如下表

对表格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A. 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B. 中国丝织品仍然有较强竞争力 C. 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资本主义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20.下图标志曾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爱国象征,如果当时产品上标有这个图案最可能说明这一企业( )

A. 产品优良价格公道 B. 带头赈济失业工人 C. 公平经营爱国守法 D. 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1.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哪项内容相关( )

A. 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 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 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 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2.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一·黄金》中记载:“洪武八年,金一两当银四两;幼时见万历中赤金止七八抉,崇祯(1628-1644)中十换,江左至十三换。”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 C. “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D. 佛事兴盛,导致金价上涨

23.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有专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时期报刊的突出特点是( ) A. 提倡民主与科学 B. 服务实体经济

C. 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D. 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

24.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C.交通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25.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6.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进行放权让利;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以及在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可见,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 ) A.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 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 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D.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8分。) 27.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

材料二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也日益不满。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月革命之后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2)材料二反映了苏俄社会存在什么问题?

(3)为了解决问题,后来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主要内容有哪些? 28.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庆“火柴盒则由女工和童工或在工厂或在家内糊制,每制盒百个付工价四十文。女工糊制火柴盒,平均每人每天可得钱六十文,这对于一个中国普通工人的家庭,也算是一项不小的额外收入了”(《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0上卷);“广东一带的缫丝工厂大约有一百七、八十家,……这类工厂所使用的女工人数,每一厂至少二、三百人,多者达七、八百人;总人数达六、七万人之多……女工大部分是农民的女儿,或者是远走外乡工作的人的妻女。”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科》

材料二 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论妇女作上宜设善章》(1888年4月1日《申报》)

材料三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入选”

——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丈化变迁录》第1卷

材料四 “在封建家长制下的农妇,其生活是‘牛马’生活,是‘肮脏’的家室生活。她们幸而获得养蚕、纺织、花边、织篾等副业的时候,即是她们在农村中工业化,成为近代家庭工业者的时候,她们已经成为家庭中重要的一个半独立成员了。此时与其说她们‘不愿远离家乡’,不如说‘不得远离家乡’。依于资本主义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