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份试卷合集)浙江省丽水市名校高中2019年历史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10份试卷合集)浙江省丽水市名校高中2019年历史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97b7e3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d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颗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祭祀是国家的大事,凡是国家的大典、官员的任命、战前的誓师、战后的行赏等,大都在宗庙中举行。这说明周代( )

A.借助宗法关系维护统治 B.神权政治统治思想盛行 C.注重加强宗族内部团结 D.家国一体政治开始形成

2.罗马《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不得在距离先前己有的建筑物100英尺以内的地方修建建筑物,因为这样做会妨碍人们从建筑物上观赏风景。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

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约束 C.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D.重视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3.1776年,出席“大陆会议”的各邦代表在《独立宣言》中庄严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之邦,解除它和英王的一切政治关系,及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这表明当时北美“各邦”( )

A.主张建立联邦国家 B.属于军事联盟国家 C.未形成统一国家概念 D.希望建立统一战线

4.190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后,光绪帝下诏说:“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所,惟所派王大臣等多系兼差,恐未能殚心职守,自应特设员缺,以专责成。”这说明外务部的设立( )

A.适应了列强侵华的需要 B.旨在扭转外交失败局面 C.防范大臣通过兼职专权 D.促进了外交近代化发展

5.孙中山曾经讲过:世界上有两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力量,一是社会主义,二是资本主义。我要让推动世界发展的两种进化的力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互相为用。据此可知,孙中山( )

A.在中国大力宣传社会主义 B.改革社会的方案具有自己的特色 C.思想理论体系的完善 D.对西方资本主义持反对态度

6.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

A.国民政府争取全国民众的支持 B.国民党奉行全面抗战路线 C.国民党放弃了原来的阶级立场 D.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7.《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主张暴力推翻沙皇政权 B.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C.强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已认识到俄国的革命道路问题

8.唐朝后期由于关中地区经济的衰退,漕运困难,皇帝多就食洛阳。这种现象( ) A.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B.促使政府加强对黄河下游的管理 C.推动政治中心的东移 D.表明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9.1971年8月,美国向联合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我们不讨论谁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我们所做的是以联合国这个政治为主的组织对此一现实――中华民国一直以来是联合国忠实会员,另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则统治着更多的人口――做政治上的决定。”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坚持分裂中国的企图 B.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C.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D.掌控着联合国的权力

10.美国前国务卿马歇尔曾明确告知参加欧洲复兴计划的国家:“对于任何投票选举共产党人掌权的国家,欧洲复兴计划所规定的援助将立即停止。”这说明该计划( )

A.加强了美国对参与国的控制 B.极力防范苏联和东欧参与 C.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真正复兴 D.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开始遏制

11.1973年,欧共体制定的对外关系指导原则提到:“欧洲联合并不与任何国家对立,也不是为了攫取权力,相反,九个国家相信它们的联盟会给世界带来好处,九国希望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积极的角色并做出贡献。”这表明欧共体( )

A.主张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B.承担了更多的国际政治事务 C.希望扩大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 D.对美国的控制强烈的不满

12.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未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13.明代徽商查岩振曾经“岭南塞北,饱谙寒暑之劳;吴越荆襄,频历风波之险”。这反映出( ) A.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商业竞争异常的激烈 C.行商更有利可图 D.商人处境非常限难

14.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之际,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食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这表明( )

A.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活动,加强欧洲对亚洲和美洲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后,促进物种交流,丰富民众生活 D.殖民扩张活动,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15.在英国,在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16.光绪二十七年,除洋布大宗之外,“一切日用皆能体华人之心,仿华人之制,如药材,颜料,针钮,肥皂,灯烛,钟表,悉心讲求,贩运来华,虽僻陋市场,靡所不至”。这表明( )

A.西方商品尽力扩大在华销售市场 B.自然经济解体已深入到中国内地 C.一些小手工作坊因洋货冲击而衰落 D.中国各个领域都受到外来商品入侵

17.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这反映当时( )

A.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萧条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 C.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D.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18.有人在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一个大洞。“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一个大洞。”主要体现在( )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侵略 B.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

19.1987年同1978年相比,国有企业留利占利润的比重从3.7%上升到40%以上,扣除了各种税费后的实际留利仍为20%,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种现象突出反映了这个时期全国工业企业出现了( )

A.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B.经营规模的变化 C.管理方式的变化 D.经营自主权的变化

20..近代以来,大众传媒渐次发达。各种女子报刊,从服装到鞋帽,从化妆到美容,应有尽有。有不少文章具体指导如何修成“摩登的脚”、“怎样使手美观”,对新式服装的裁剪图样有时也有介绍。这表明近代大众传媒( )

A.改变了妇女传统思维方式 B.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C.是妇女走向时尚的推介者 D.成为时装流行的关键因素

21.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在3月至6月这

100天中,我们有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的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这表明新政(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的利益 C.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22.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社会福利制度,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到现在,各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占政府总开支的一半以上,惠及广大基层民众。这说明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

A. 保障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B.有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 C. 遏制了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D.调动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

23. 1921年12月,梁赞省公民拉尼京的姐姐在给列宁的申述书中这样写道:“家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家具,餐具,水桶,奶牛也被宰杀,部分干草被运往县城,另一部分被警察悄悄占为己有。……转瞬之间一个能够养家并向国家交税的可怜小家庭即遭毁灭”。这反映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去民心 B. 农业全盘集体化势在必行 C. 新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 D. “玉米运动”不符合苏联国情

24.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日法西斯在东西两方面威胁着苏联的安全,所以苏联必须加强国防,大力发展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重工业。而以苏联的经济情况,国家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将权力集中于中央。这说明( )

A.新经济政策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B.威险的国际局势促进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苏联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D.西方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有利时机

25. 据统计,苏联1951~195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8%,1956~1960年为9.1%,1961~1965年为6.5%;同期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1%、10.4%和8.6%。这反映了当时( )

A. 工农业经济发展走向平衡 B.科技的发展水平严重落后 C. 国民经济的发展日益缓慢 D.工业开始落后于农业经济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题25分,27题12分,28题1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5分)

材料一 汉元帝初元元年,关东遭灾,朝廷下旨:“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赈救,赈寒者衣。”

——《西汉会要》

“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京师旧置东、西福田院,以廪老疾孤穷丐者,其后给钱粟者才二十四人,英宗命增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广官舍,日廪三百人。岁出内藏钱五百万给其费,后易以泗州施利钱,增为八百万”“八月,置安济坊养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安济坊钱米依居养法,医药如旧制”。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我们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其目的在于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的失业;第二类是为了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

——王营宝《浅析罗斯福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