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把握儿童心理特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音乐教学中如何把握儿童心理特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9e60a0e69eae009591bec3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音乐教学中如何把握儿童心理特点

作者:肖美珍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9年第06期

音乐教育,不仅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方面有其独特之处,而且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美化心灵等方面也有其它学科所不能也无法替代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一、以愉快、互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贪玩、好动、活泼、热情等心理特征,我认为小学音乐课宜采用愉快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教学内容的游戏化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拍节奏、奏乐器、做游戏、律动、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和组织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正因为儿童有好动、贪玩的心理特征,教师才易于调动学生共同营造出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二、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保护学生好奇心

儿童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且对新事物的接受力、模仿力都很强。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度增加教学的内容和份量,采用综合课型,切忌内容、形式的单一。如现行新的音乐教材,在内容上、音乐曲目的数量上都明显增多,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有些教师可能觉得教材内容太多,完不成教学任务,并且认为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不然,这样既能给教师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又满足了学生们好奇、接受力快、模仿力强的心理需求。

三、以灵活多变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自制力

儿童一旦兴奋好动起来就会不顾一切,往往忽略和意识不到纪律对他的约束,使课堂秩序大乱。尤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这时候应给予合理的组织和引导,要求他们不能盲目乱动,应将活泼和有序结合起来,使课堂气氛热烈而又秩序井然。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教师应慢慢教育,给予合理引导。自制力是一种意志力的表现,是人们在生活中长期不断修养锻炼的结果,所以教师应视儿童自制力差为一种正常现象。千万不能呵斥、责骂学生,否则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已不如别人,挫伤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音乐的热情。师生共同营造出的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因对自制力差学生的指指点点和批评中功亏一溃,事倍功半。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教师必须课前认真做好课堂设计,对整个课堂的进程做到心中有数,有较强的预见性。同时在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中要及时注意调节和引导,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灵活处理,不因一些特殊情况使教学受到干扰。为此,教学中可使用一些音乐口令或手势、形体语言来规范学生们的言行,使课堂气氛向着好的既定的目标发展。

四、以因势利导的赏识教育发挥学生的优点

根据儿童自我表现欲强,喜欢被肯定、被表扬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平时就应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对于调皮、捣乱、学习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帮助。千万不能歧视他们,侮辱他们的人格。如有时我在上课时会遇到故意捣乱、冒怪音的学生,这些学生的个性和自我表现欲往往非常强烈,正是希望通过此举来吸引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注意,如果这时候严厉的批评和呵斥,反倒会引起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造成更加混乱的局面。学生年级越高,此类现象则越多。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其优点、特长得以展示和发挥,进行赏识教育。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主动征求意见,采纳他们喜欢的上课方式,如开展“音乐小老师”、“五分钟名曲欣赏”、“小小音乐家”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受、探索和创造音乐的快乐,培养其创新意识。

五、以慧眼发现、培养音乐花朵

儿童犹如苗圃里的花朵,需要精心照料和栽培,又如一棵小树,在你的裁剪下枝繁叶茂。在他们小的时候,就要充分挖掘和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这将对其以后乐感、表现力、审美能力及道德情操的培养起到重大、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把稚嫩的小苗培养成参天大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音乐有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使人的情绪产生波动;它可以沟通人际关系,增进人与人的交往;它还可以帮助自我实现,促进人格的完整。因此我们每位音乐教师都应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脉搏,驾驭学生心理发展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良好、和谐、平等、自由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自始至终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