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概论(新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纺织概论(新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08f88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f

(1)混和作用:单根纤维状态在针面间反复交替分梳、转移形成的;混和效果细致(纤维在机内停留的时间不同,同时喂入的不同时出机,不同时喂入的可能同时出机)

(2均匀作用:通过梳理机针齿的吸收、放出纤维作用,进而减缓因喂入量波动造成输出量不匀影响的作用被称之为梳理机的“均匀作用”

(3)剥棉作用:剥取装置的要求:能顺利剥下纤网,并保持纤网结构均匀;剥取装置工作稳定;机构简单,维修方便 (4)圈条:

①圈条器的作用:把大压辊输出的条子引入圈条器喇叭口,经小压辊压紧后,通过圈条斜管,有层次地把条子圈放在条筒中。 ②纺纱工艺对圈条的技术要求:

a圈条盘每转的圈条轨迹长度应等于同期送出条子长度与圈条牵伸之积 b圈条盘一转,底盘相对于公转应转过一个恰当的角度,以使条子能一圈圈紧密地叠放

c圈条成形应使条子圈层清晰、互不粘连、叠放平坦、不折皱,中间气泡保持正直、贯穿全高,条子与筒壁间隙

d在条筒高度和直径确定的条件下,应具有最大的条子容量,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e圈条器应能适应高速梳理机生产的要求,运转时负荷轻、噪声低、磨灭少、能耗低、维护方便

③当圈条直径大于条筒半径时,称“大圈条”;当圈条直径小于条筒半径时,称“小圈条”

第四章 精梳

1.精梳工序的任务:排除不符合纺纱要求的短纤维;梳理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分离;较为彻底地清除条子中的杂质和纤维结粒;均匀混和纤维;制成符合要求的精梳条

2.偶数配置:当喂入精梳机的纤维呈前弯钩时,易于被梳直进入棉网。梳棉生条后弯钩纤维居多,为保证喂入精梳机的多数纤维呈前弯钩状态,在梳棉与精梳之

间的准备工序应按偶数配置 3.精梳机的运动周期

(1)精梳的实质——握持梳理(能有效除去短纤维、细小杂质并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

(2)精梳的工作原理——周期性地分别梳理纤维丛的两端,其头端由锡林梳理,后端由顶梳被动梳理,梳理过的纤维丛与分离(拔取)罗拉倒入机内的纤维网接合(搭接),再将纤维网输出机外 (3)精梳机的机构组成:

喂入机构(给棉罗拉:随钳板前后摆动的同时,间歇回转);钳持机构(上、下钳板:前后摆动,钳口开启闭合);梳理机构(锡林:定轴回转,1/4周有针齿,梳理被钳板握持的须丛前端;顶梳:前后摆动,1~2排针,梳理被锡林梳理过的须丛后端);分离机构(分离罗拉、皮辊:倒转、顺转、静止,将梳好的须丛搭接并输出)

(4)钳次:精梳机的钳板前后往复一次或锡林回转一周 (5)精梳机运动的四个阶段: ①锡林梳理阶段:

a开始与结束(开始:第一排针接触棉丛;结束:末排针脱离棉丛)

b主要机件的运动(钳板:钳口闭合,钳板先后摆再前摆梳理速度由快到慢变化;锡林:梳理棉丛前端;给棉罗拉:停止给棉;顶梳:先后摆再前摆(未参与梳理);分离罗拉:处于基本静止状态) ②分离前的准备阶段:

a开始与结束(开始:末排针脱离棉丛;结束:棉丛到达分离钳口)

b主要机件的运动(钳板:继续前摆,钳口逐渐开启;锡林:空转;给棉罗拉:给棉(前进给棉工艺);顶梳:继续前摆,仍未参与梳理;分离罗拉:由静止到先倒转再正转,将棉网倒入机内,准备与钳板送来的纤维丛接合) ③分离接合与顶梳梳理阶段:

a开始与结束(开始:棉丛到达分离钳口;结束:钳板到达最前位置) b主要机件的运动(锡林:空转;给棉罗拉:继续给棉(前进给棉工艺);钳板:继续前摆,须丛前端后到达分离;罗拉钳口,且钳口逐渐开启至最大;顶梳:前

摆,因位置降低而插入须丛梳理;分离罗拉:顺转,将钳板送来的纤维牵引出来,叠合在原来的棉网尾端上) ④梳理前的准备阶段

a开始与结束:(开始:钳板开始后退;结束:第一排针开始接触棉丛) b主要机件的运动(钳板:后摆,钳口逐渐闭合;锡林:空转,第一排针逐渐接近棉丛

给棉罗拉:给棉停止(前进给棉工艺);顶梳:后摆,因钳板的闭口将须丛下压使其脱离顶梳;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并逐渐趋向静止)

4.给棉方式:前进给棉:给棉罗拉在钳板前摆过程中给棉。后退给棉:给棉罗拉在钳板后摆过程中给棉

5喂给长度:每钳次由给棉罗拉喂入到工作区的纤维丛长度(一般前进给棉喂给长度长,后退给棉喂给长度短) 6.前进给棉分析

(1)喂给系数K:顶梳刺入须丛前的喂给长度与总喂给长度的比值 (2)分离隔距:钳板最前位置时钳板钳口与分离罗拉钳口之间的距离 (3)理论落棉率:L3=B + (0.5- K )A (大于L3的进入纤网,小于L3的进入落棉。L3大,落棉多)

(4)落棉隔距:钳板到达最前位置时,下钳板前缘与后分离罗拉表面的距离 (5)重复梳理次数:须丛自受到锡林梳理开始到被完全分离时为止,所受到锡林梳理的次数

(6)死隙长度a :锡林梳理时,须丛头端未被梳理到的长度 7.后退给棉分析

(1)喂给系数K’:钳板闭合前已经喂给的长度与总喂给长度的比值 (2)理论落棉率:L3=B-(0.5-K’)A

8.梳理作用的实现:锡林—头端梳理,顶梳—尾端

9.锡林上梳针的配置:植针密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稀到密),梳针直径逐渐减小(粗到细),

针尖伸出针板座的高度逐渐减短(长到短)

10.顶梳梳理特点:握持梳理,分离罗拉握持须丛的头端,纤维的尾端从顶梳的针隙抽过,使未被梳理的须丛的尾端获得梳理,阻止短绒和杂质进入棉网 11.精梳机分离接合过程:

①分离罗拉倒转:将上一工作循环分离出去的棉网倒入机内,与新棉丛的头端搭接

②分离罗拉顺转:将接合后的棉网输出;分离钳口握持的纤维从棉丛中快速分离出来

③分离接合开始:被锡林梳理过棉丛的头端到达分离钳口。 ④分离接合结束:钳板到达最前位置,再没有纤维进入分离钳口

12.变牵伸:分离罗拉的表面线速度远大于顶梳喂给速度,即存在分离牵伸,由于两速度均为变值故分离牵伸为变牵伸

13.继续顺转量:分离结束以后,分离罗拉还要继续顺转,向前输出的纤维网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