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分析及突破策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浙江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分析及突破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196651aaea998fcd220e3d

浙江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分析及突破策略

嘉高实验中学 顾天荣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在高考中实验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2011年——2013年三年浙江高考化学实验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实验题的命题规律,以为在高三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化学实验题;浙江高考;突破策略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化学研究与化学学科的发展均离不开实验,也是高考化学最具区分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高考的重点。新课程背景下浙江省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考查既有2011年和2012年第28题对有机实验的考查,又有2013年第28题对无机制备的考查,主要是以物质的制备为主线,考查与教材相关的实验操作,加入几个创新的提问。考查的操作主要包括: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和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原理、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鉴别和检验等,这类题目情境新颖,信息量大,覆盖的知识广泛,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化学技能的掌握情况,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能力、化学科学素养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一、 近三年浙江卷化学实验题的考查内容明细表

附表 近三年浙江卷实验试题的比较分析

试题简要内容

2011年 制备二苯基乙二酮

考查基本的实验操作 ① 抽滤装置考查 ② 得到较大晶体的操作 ③ 结晶、洗涤、除杂

考查的学科思想 纸层析实验原理和操作应用。

2012年 制备苯乙酮 ① 装置的名称和作用 ② 萃取的原理及操作 ③ 分液漏斗的规范使用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2013年制备磁性四氧化三铁① 旧镀锌铁片的预处理 胶体粒子和副产物氧化锌

实验流程图第一

② Zn(OH)2→ZnO的操作步骤 次出现,定性与

③ 减压过滤的使用条件 ④ 滴定实验操作

认真分析近三年的实验题,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特点。 1、实验题不会脱离教材,只是融入了真实的情境。

定量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同时又要体现高考“既有利于高校选拔,又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这一基本原则,从近三年的试题可以看出,实验题的基本考点都来源于教材,并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教材实验延伸,融入了真实的情境。这样,一方面体现出化学在制备功能材料、新型材料、废物再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为考生创设了较为公平的真实情境,同时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能力也得到了考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化学实验题的呈现形式多样,题目信息丰富。

实验题形式多样,信息丰富,主要有重要数据图表、合成除杂流程图、装置图、关系曲线、溶解度曲线等。其中装置图及物质合成线路图又是考查的重点。制备实验依然是实验命题的主流。喜欢以生活废料,或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的废气、废液、废渣,或以某地丰富的矿物资料为原料,提供实验制流程或实验操作步骤或实验装置图,提供相关的物理参数,制备一些学生熟悉或陌生的物质,以有机物、固态无机物特别是晶体居多,同时要求提纯产品、滴定法测定产品纯度等。当今又有一种新的趋势,以大学化学实验为命题素材,呈现新实验、新反应、新流程、新装置、新科技,这类试题的命题思路往往与《实验化学》模块中的实验有关。这类试题能很好培养和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近三年没有出过物质制备实验的省、市,应当格外引起重视。 3、化学实验题的考查范围回归教材。

高考实验题与课本中的实验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纯粹脱离课本的实验是不存在的,在设问上任立足于高中化学主干与核心知识,特别是《实验化学》模块的知识,注重对化学实验操作细节的考查。重点考查如下知识点:仪器的识别、选择、装配与气密性检查;试剂的作用与选择;气体的制备、检验、除杂、安全

防范和尾气处理;实验条件的控制(影响因素、变量、温度、PH等);沉淀(晶体)的过滤、洗涤与干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操作(结晶、过滤、萃取、分液、蒸馏、洗气、灼烧等);溶液的配置、滴定、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实验方案步骤的评价、设计或补充,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物质的转化与循环,资源的回收与利用,产品的检验与保存等。总之,实验试题内容设问基础,与主干知识相联系,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力求对真正做过实验的考生有利,通过考查实验操作的细节间接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是高考实验试题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动向。 二、 突破的策略

1、做好教材实验,练好内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技能。 现在的高考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因此教师要立足基础,回归教材,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延伸。要根据《实验化学》教材中所体现的基本思想,切实做好有关的经典实验,如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从海水中提取镁和溴、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与检验、粗盐的提纯、硝酸钾晶体的制备、摩尔盐的制备、阿司匹林的合成、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牙膏和火柴头成分的检验等。在复习教学中要重温实验时的情境,让学生获得实验体验,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并从原料的预处理、原料的回流、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杂质产生的分析、产品的除杂净化、干燥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促进思维的升华。高考真题我们无法猜到,但是高考试题肯定是教材中的某个实验衍变而来,纯粹脱离课本的实验是不会存在的。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曾经学过的实验原型,通过比较找到共同点,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实现迁移,使新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因此,做好实验是解决实验题的关键。 2、仔细研读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总结规律。

新课程实验试题的选材大多数来自于真实情境,内容涉及环境、能源、材料和医药等领域。这些实验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学会从化学视角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化学教学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从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出发,关注学生面对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在关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中,学会从化学学科角度解决与社会生产相关的实

验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做了大量的实验题,但是在高考中得分依然不高?根本原因是不善于反思,不善于总结解题规律。因此,要突破实验题得高分,不管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做到及时反思和总结。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掌握解题的思维步骤程序。虽然不同的实验试题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但一个完整的实验通常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现象或数据的记录、现象解释或数据处理、问题讨论等。因此,相应的解题思路应该是:首先要明白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和理解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在此基础上选择必要的装置进行连接,选择必要的试剂制备物质、除去杂质、干燥气体或检验物质等,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逐一解答问题。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为:气体的发生、除杂、干燥、核心反应、尾气处理。若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反应条件的控制要运用影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要分析混合物的特征和各组分的物理参数。选择晶体的结晶方法要根据溶剂的性质和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等因素进行思考。洗涤选择冷水洗、热水洗还是醇洗?思维的依据是如何除去残留在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离子,同时减少晶体的溶解消耗。实验操作的先与后主要考虑实验安全、实验效果和干扰因素的排除或控制。 3、构建标准模型,规范答题。

实验题的失分,除了真正不懂、不会做之外,答案不规范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其实简答题问题的设置都有一定的固定模式,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将同类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自主构建标准模型以应对不同情境下的各种问题。

例如实验中的第一步往往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我们可以构建“三步”标准模型:①形成相对密闭的系统;②改变密闭装置内部气体压强的操作(通常改变温度、气体体积);③根据液封液面的现象判断气密性。物质分离与提纯中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可根据沉淀物上可能检验出的杂质类别,在最后一次洗出液中加入适宜的物质,来检验洗涤程度。如过滤硫酸钠与氯化钡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时,要检验沉淀物是否洗净,应该选择硝酸银溶液。若在最后一次洗出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净。判断沉淀操作中沉淀剂是否已经加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沉淀剂,若无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