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冯丽娟)(精)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冯丽娟)(精)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250d6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a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评价

中小学生群体主流是健康的,但少数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和不健康人格,个别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还相当严重。

三、心理问题的评估标准

1、心理问题的学科边界划分

心理正常

健康(发展咨询)不健康(健康咨询)A 一般心理问题B 严重心理问题

C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心理异常

精神病学领域

人格障碍

确诊的神经症

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2、一般心理问题

定义: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诊断条件:

刺激性质:由于现实生活中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恼、自责等。反应时间:不良情绪持续1月,或间断持续2个月不能自行化解。反应强度: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泛化与否: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局限于最初事件, 即便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 也不会引起此类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