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2e19a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0

☆71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善于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病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正确成长。

2.善于随机应变,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 3.善于对症下药,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

☆72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73教师威信是如何形成的: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首因效应)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74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75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广博性。师爱是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更是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表现。 △76师爱的心理功能:1激励功能2感化功能3调节功能4榜样功能。 △77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第四章

78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79次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学习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80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81加涅(美)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8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83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84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惯。 85俄国 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86食物叫无条件刺激,铃声由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

87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律与消退律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3高级条件作用律。

88获得律指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被试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消退律指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泛化律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8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在操作性。 90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9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和操作性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对操作性行为的研究更能揭示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规律。

92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之分,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 93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4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95布鲁纳(美)认知—结构学习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96☆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含的三个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3评价。

☆97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98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

则.

99奥苏伯尔(美)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0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接受者(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4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6信息流是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流2.控制结构

7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8 控制结构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9学习阶段: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 10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1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12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第五章

√13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4动机有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

☆15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6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17学习需要可称为学习驱力。

18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交往内驱力(也叫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9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为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到了青春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 20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21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22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3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

24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1)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25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26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四大类: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2.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3.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27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28强化动机理论(由行为主义学派提出)认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29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30成就动机理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1力求成功的动机(50%)2避免失败的动机(特难特易)。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的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31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P75图表)。

32自我实现理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