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训练:第一单元《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必修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一历史训练:第一单元《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必修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3e5fea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5

历史·必修2(岳麓版)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③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④集镇和夜市的兴盛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解析:①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②发生在西汉时期,③出现在明清时期,④发生在宋朝以后,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④③。

答案:D

2.(2014·肇庆二模)唐人王建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唐代实行坊市制

B.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夜市

C.唐代茶叶商品化,政府征收茶税 D.宋代出现了夜市,王建的诗不符合史实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住宅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晚茶商闹”“通宵”的信息说明商业繁荣,夜市出现,故B项正确;“政府征收茶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古代夜市出现是在唐朝 ,故D项错误。

答案:B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现象。南北朝时期草市出现,唐代草市已经十分显著,成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因此A项正确。“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于京城、省会和大商埠,为商人提供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B项错误。唐朝时期中国社会仍然是“重农抑商”,商人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海禁政策”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唐朝时期海上和陆上交通发达。

答案:A

4.(2014·佛山二模)“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忆樊楼”是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写的一首“汴京纪事”诗。符合当时“樊楼”情形的是( )

A.说书人解说《西游记》 B.陈设青花瓷,古朴典雅 C.艺人在戏台表演京剧

D.设有“瓦子”,服务直至深夜

解析:依据题意“樊楼”情形出现在宋代,《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叶,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京剧出现在乾隆年间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娱乐场所“瓦子”出现,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4·深圳调研)南宋时期盛行一种叫“出门税”的银铤。如下图所示,银铤上有“□行十郎聚”“真花银”“出门税”等文字。据考证,铭文中“行”指“行商”,“门”指“城门”。据此可知当时( )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政府重视管理并征收商税 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答案:C

6.(2014·湛江调研)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 )

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 B.宋朝统一全国 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D.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C

7.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