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4bc5b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e2

2019年

【答案】 (1)深居内陆,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4分)光照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岩石风化强烈;(2分)大风天气多,风力作用强。(2分)

(2)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区高;多绿洲,水源丰富,草类茂盛,提供冬季所需牧草。(8分)

(3)破坏土地资源,耕地、草场面积减少;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载畜量下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掩埋村镇、道路等。(8分)

12.【解析】 (1)该地区降水少的原因可从距海远近、地形两方面分析。(2)其依据主要从地形、气温、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方面回答。(3)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可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天气状况、植被状况进行分析。(4)若赞同,从当地水资源储量、水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若不赞同,则从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沙尘天气增多、湖泊萎缩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4分)

(2)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6分)

(3)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挟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8分)

2019年

(4)赞同。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稳定;优质矿泉水,水质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6分)不赞同。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沙丘内部干燥(植被死亡),沙丘活化,沙尘天气增多;地下水补给速度慢,无法满足大量开采需求;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6分)

13.【解析】 (1)该地河流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根据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提供沙源。H地有风口,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上风地带为温带荒漠,冬春季节强劲的西北风引发沙尘天气,风出风口后,风沙在M处附近沉积。(2)冬春季节亚洲冷高压势力较强,该地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盛行西北季风。H县城所处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的阻力小。H县城附近为两个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狭管效应显著,风的助力大。(3)若选择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在第(1)题的基础上,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方面分析,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若选择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8分)

2019年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8分)

14.D 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明显,水流速度快,容易产生水土流失,①正确;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②错误;本地区主要是黏重的红壤,③错误;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容易流失,④正确。

15.C 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本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所以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盐碱化。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进而导致湖泊淤积、河床抬升。还会导致水旱灾害加剧。

16.C 根据材料,“红色荒漠”区位于我国湿润气候区,以流水作用为主,A、B错。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后,流水侵蚀地表,即水蚀作用,C对。沉积作用发生在低洼处,不是山岭上,D错。

17.A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A对。该地不是牧区,过度放牧不是主要原因,B错。开山取石、环境污染不是形成支离破碎地貌的原因,C、D错。

18.【解析】 第(1)题,将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特征与水土流失原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第(2)题,松花江和珠江流域面积都不大,且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第(3)题,比较两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可找到原因。第(4)题,流域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湖泊)含沙量增大,河床(湖底)淤积,容纳的水量下降,防洪能力下降。

2019年

【答案】 (1)长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开发历史悠久,植被破坏严重。(6分)

(2)植被覆盖率较高。(2分)

(3)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4分)

(4)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库淤积,降低水库防洪能力。(6分)

19.B 观察图发现,橡胶林的降水量比原始生态林小,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这个角度考虑径流总量减少;变成橡胶林后,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燥。

20.C 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变频繁。

21.【解析】 (1)能够起到监测作用的技术是遥感(RS)。(2)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3)森林被砍伐会使它所具有的各种生态功能丧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4)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保障林业资源的不断更新,又要想方设法提高林区人们的经济收入,以便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 【答案】 (1)遥感。(2分)

(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答对2点得4分)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