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减水剂方面的介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混凝土减水剂方面的介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4c2919a8114431b90dd841

上隔一层的主体时方可浇筑,以避免在本层堆砖、运料及其他流动集中荷载压在空心楼板上挠曲变形,造成接缝部位开裂。板缝浇筑混凝土前先洒水湿润缝两侧混凝土,再刷一层素水泥浆,然后再浇筑C25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并用细振捣棒认真振捣,最后用木抹子仔细搓平,使其表面凹人板面5 m m,终凝后洒水养护7d。当同期制作的试块强度达80%时,配重板上方可堆置允许的荷载。

* 设备地坑及池槽混凝土浇筑如何保证施工质量?

设备地坑及池槽对混凝土既有强度要求,又有防水抗渗要求,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①面积较大且深的地坑或水池,应将底板和坑壁分开浇筑,施工缝留设于底板上面300~500ram处。施工缝要做成凹凸缝,或采用2mm厚镀锌钢板(或塑料片)做止水带。坑壁模板先支设到施工缝处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并清理好施工缝后,再支上部模板。高度超过3m的坑壁,要在内模适当高度处留设混凝土浇筑口或浇筑带,每段浇筑高度不超过2m。面积较小且浅的地坑或水池,可以一次浇筑完成。 ②坑底(池底)的浇筑可按两种顺序:一是沿长度方向从一头向另一头推进浇筑,二是从两端向中间浇筑,视人力、机械设备、工期等综合因素而定。坑壁(池壁)应成环形回路分层浇筑,分层厚度要符合第16题的有关要求。

③水池浇筑混凝土时应特别重视对预留孔洞周围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同时要保证预留孔洞位置的准确性。

*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如何保证施工质量?

混凝土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与伸缩后浇带两种,前者是为防止基础沉降对结构产生不良影响而设置(如后浇带两侧层数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基础承载力差异过大等),后者是为防止混凝土后期各类收缩及温度变化而设置。

沉降后浇带应保留至主体结构完成一个月后再浇筑混凝土。这时基础部分已完成大部分沉降,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沉降差已基本趋于稳定,再浇筑混凝土可以保证质量。伸缩后浇带可每隔30~40m留设一道,为避免结构受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影响,收缩后浇带应保留至两侧混凝土浇筑40d以后再浇混凝土,这时混凝土的早期收缩约可完成一半。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两侧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松散混凝土剔除,表面凿毛,用棉纱等浸水,湿润24h以上。仔细检查模板,防止漏浆。为保证后浇带的质量,浇筑的混凝土最好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可获得0.5~1.2N/mm2的自应力,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避免后浇带裂缝产生。浇筑混凝土前先将两侧老混凝土表面用水泥浆涂刷一遍。混凝土要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小于2min。搅拌后应尽快浇筑,以减少坍落度损失,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35'U,浇筑间歇不得超过

2h。浇筑时应认真振捣密实,待1~2h混凝土沉实后再抹压收光。终凝后覆盖洒水养护7d以上。若后浇带处设计

有卷材防水层,应先做好防水层,并在浇筑过程中细心保护,避免破坏。

* 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的施工要点是什么?

设置构造柱与圈梁是提高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施工中应注意保证构造柱与圈梁自身的质量以及与墙体的有效连结。 构造柱的施工顺序为:绑扎构造柱钢筋、砌砖墙、支模板、浇筑构造柱混凝土。不应先浇柱、后砌墙。

砌砖墙时,构造柱旁应留马牙槎。底部应先退后进,以保证构造柱脚为大断面。砌墙时还应保证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与轴线垂直度。 构造柱与圈梁的模板,都必须与砖墙面严密贴紧、支撑牢固、堵塞缝隙,防止胀模与漏浆。

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砖砌体与木模板浇水湿润,并将模板内的砖渣、落地灰及杂物清理干净。为了便于清理,可在各层构造柱底部(圈梁面上)留出两皮砖的洞口作清扫口,清除完毕立即封闭。

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应先在柱底部位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构造柱混凝土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可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大于2m,或每层楼分二次浇筑。浇筑时应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铁锹灌人模

内,不允许用料斗直接对着构造柱下料,以防胀模或将箍筋冲击成堆。振捣时先将振捣棒插人柱底根部空振,再灌人混凝土,以使柱脚密实。然后分层边下料边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0mm。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要尽量靠近内墙插人;振捣圈梁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浇筑构造柱与圈梁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与砖墙,不得用振捣棒触及,更不得通过砖墙传振,以免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浇筑时应随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移位、漏浆,并派专人修理。圈梁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 混凝土工程施工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现将混凝土工程施工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1)蜂窝

即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的原因有:

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 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 下料高度太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 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⑤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