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幼儿园课程》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510721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d

.

有价值的方面排斥在课程目标之外;三是忽视了对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非预期目标的评鉴。

4.答:外观评价模式由心理测量学家斯塔克于1967年提出,该模式主张评价应当同时具备描述和判断两种功能,既要搜集被评价对象的前提因素、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详尽描述,又要做出适宜的判断,才能对课程做出全面的评价。外观评价模式可以较为完整系统地考察被评价对象的全景,运用范围较广。但是将观察基础上的描述资料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难以排除观察者主观因素的作用,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答: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斯克里文提出。该模式主要目的是克服目标评价模式通常只考虑预期效应而不考虑非预期效应的弊病,强调评价者应关注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应。要对课程做出准确的判断,评价者要详尽地收集有关课程计划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与目标评价模式各有其价值,不能互相替代,如能结合运用,将能更好地评价课程。

6.答:差距评价模式由普罗佛斯提出。该模式将评价的目的主要定位在为课程的改进或终止提供相关信息上,主要分为“界定课程标准——课程安置——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成本效益分析”五个阶段进行,受到课程实施者的欢迎。其实质是寻找每一个课程实施环节的差距,这特别有助于把握课程发展的方向,使评价工作真正为儿童的发展服务。但该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参与的人员较多,自由度大,周期长、成本较高。

(二)简答题

1.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目的是人们在开始评价之前设想或规定的课程评价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或结果。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通过对课程的诊断,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为修正、调整和完善课程乃至推广课程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课程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目的。课程方案形成之前评价的目的:评估需求、比较与选择课程。课程方案实施阶段评价的目的:诊断与修订课程。课程方案实施结束后评价的目的: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判断课程成效。

2.答:(1)选择作用。课程评价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更好的课程。在对幼儿实施恰当的教育之前,都要通过课程评价手段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需要,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找到课程实施的起点。除此,教师还需要对多种现成的课程方案价值进行评估和合理的选择。

(2)监控作用。通过对课程实施中各相关要素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随时发现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使课程实施过程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3)总结作用。在课程实施过程结束后,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所提供的信息来总结预定目标的达成情况及课程实施的效果,找出课程系统运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提供借鉴。

(4)反馈作用。正是通过反馈,使课程评价可以作为新一轮课程运作的起点。课程评价的结果只有被教育者用于改进、完善原有课程时,反馈作用才得以发挥。课程评价如不发挥反馈作用,价值将大打折扣。

(5)导向作用。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是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基本精神,对幼儿园课程进修系统的鉴别、考察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课程评价评什么和怎么评,会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

3.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评价的功能和进行的时间上,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从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4)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整体评价、局部评价、单纯评价。

(5)根据课程评价与预定课程目标之间关系,分为目标本位评价、目标游离评价 4.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1)评价目的:发现问题,改进和完善课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2)评价内容:幼儿从身体到心理的全面发展水平。 (3)评价方式:提倡在真实的教育过程中进行评价。

Word 文档

.

(4)评价结果用途:教师审视教育过程、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三)论述题

1.答:幼儿园课程评价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从课程评价的目的看,一要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二要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①找出每个幼儿的优点与不足,以便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案;②对每个个体进行纵向比较,不宜用幼儿间横向比较的数据进行排名;③评价标准要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全面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

(2)评价主体看:以教师自评为主,重视家长参与,鼓励幼儿参与。

(3)评价过程与方法看,一方面评价过程要客观、真实、自然;另一方面定性与定量结合。 (4)评价的结果看,一是要正确看待评价结果;二是要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 2.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方案的制定阶段和实施阶段。

(1)评价方案制定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环节的工作:①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②确定评价的程序、指标及标准。③选择评价方法。④确定评价人员的分工及合作。⑤撰写评价方案价。⑥对参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

(2)评价方案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①搜集信息。②整理信息。③分析信息、得出结论。④撰写评价报告。

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区域活动 2.单元主题活动 3.方案教学设计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学科活动的内涵 2.简述幼儿园学科活动的设计步骤

3.简述对幼儿园学科活动的长处与局限的评价 4.简述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步骤 5.试对单元主题活动的做简要评价 (三)论述题

1.试阐述进行方案教学设计的方法 2.试阐述进行区域活动设计的方法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2.答:单元主题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形式,指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提出的背景和出发点在于改变学科活动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割裂学科之间联系的弊端。其基本特点是围绕某一主题,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

3.答:方案教学是以美国著名学者杜威为代表发起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性包括:儿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活动或过程;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动机;探究的主题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和有意义的;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活动的组织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更为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儿童的个别差异得到尊重;多方面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它更强调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活动中因地制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简答题

1.答:幼儿园学科活动就是幼儿园以学科为单位组织的教育活动。相对于中小学学科活动,幼儿园学科活动具有以下独特之处:特点一:幼儿园学科活动中的“学科”是一种经验层次的“前学科”;特点二:强调和幼儿生活相联系:立足幼儿的生活,提升幼儿的生活;特点三:有一定程度的计划性;特点四:重视

Word 文档

.

为幼儿终身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强调“前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日益重视兴趣、习惯、情感、个性等的萌芽与培养。以“科学”领域为例,非常强调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答:幼儿园学科活动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1)初步确定适宜的学科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有关著作、教材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了解某一学科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以及该学科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本班幼儿具体情况、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自身已有经验等,初步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的学科教育目标。

(2)初步制定学期甚至学年活动计划。在制定适宜的学科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借鉴有关学科内容的阐述,参考幼儿园教材中提供的有关活动计划,综合考虑幼儿可能的需要与兴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自身情况,初步制定学期甚至学年活动计划,并保留一定弹性。

(3)选择与确定活动目标和内容。在对幼儿园总目标、所教学科总目标及阶段目标有较清晰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本班幼儿目标达成情况,选择与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并根据一些偶发事件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计划。

(4)设计活动过程。教师尽量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获得发展;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关注本学科或本领域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同时,注意挖掘其中蕴含的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有一定弹性,问题设计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3.答:学科活动虽然受到诸多指责与批评,但仍然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了解学科活动的长处与局限,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学科活动,创生出更好的课程。

(1)学科活动的长处。①操作性强。学科活动的计划性和控制性使得学科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尤其对于初涉幼儿教育工作的人,以及专业性还不够强的教师而言,开展教育工作较易上手。②有助于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科活动比较强调帮助幼儿学习掌握前学科知识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系统化的“前学科”知识体系。这就有助于幼儿较快地掌握比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2)学科活动的局限。①弹性不足。由于学科活动较强的计划性和控制性,也就导致活动计划缺乏足够的弹性,有时甚至导致活动变成了教师事先制定好的活动计划的展示过程,而无法很好适应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②学科之间联系不足。学科活动虽然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前学科”知识,但同时也使得学科活动主要局限于某一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甚至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而对学科活动的主体——幼儿而言,世界仅仅是初步分化。因此,学科活动中学科之间联系不足,导致不适合年幼儿童的特点。③对幼儿关注不够。学科活动的以上局限决定了其对幼儿当时的兴趣与需要关注不够,不能很好顾及不同幼儿在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已有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④根深蒂固。学科活动历史悠久,虽然在不断吸收新时代精神的营养,不断完善自身,但是从根本上很难克服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局限。而一旦克服这些局限,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自身原有的一些长处,发生质变,变成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

4.答: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步骤包括以下四步:

(1)选择与确定主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儿童的需要、兴趣、生活、已有经验等;主题自身蕴含的教育价值、可能涵盖的教育内容;教师的特长、能力、知识储备等;可以利用的一些教育资源;已经开展过的主题;学科知识。对于主题命名,要避免成人化倾向,用幼儿熟悉、喜欢、易记的,能引发幼儿探索与体验的名称。

(2)确定单元主题活动目标。需要综合考虑诸如幼儿园总目标、主题中蕴含的价值、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等多种因素。既要注意涵盖各种学习内容,又要注意把目标的着重点放在促进幼儿终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素质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分析主题的潜在价值,包括教育价值与发展价值;②以某一方面的价值为主,兼顾其他价值,思考主题的潜在的多种方案,以为进一步选择活动方案与目标做准备;③确定适宜的主题方案与目标。

(3)设计单元活动内容。初步确定每个活动的名称、目标,还可标明每个活动主要涉及的领域。 (4)设计具体活动方案。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至少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Word 文档

.

等部分。在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时,需要设计一些幼儿能够而且喜欢参与的、开放的、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5.答:总体来看,单元主题活动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力求使不同学科知识围绕主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并希望用这种整体性知识影响儿童,使儿童最终建构起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它偏重于考虑外部各学科知识之间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儿童内部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实践中的单元主题活动往往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知识中心。

(三)论述题

1.答:方案教学是以美国著名学者杜威为代表发起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性包括:儿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活动或过程;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动机;探究的主题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和有意义的;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活动的组织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更为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儿童的个别差异得到尊重;多方面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它更强调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活动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介绍的方便,将方案教学相对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展开和结束阶段。

(1)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两项内容:主题的产生和主题网络的初步编制。

①主题的产生。与单元主题活动相比,方案教学更强调幼儿的生活、需要和兴趣。它的主题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能被儿童用于日常生活中;二是能引起儿童兴趣,并运用已学技能;三是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四是有益于幼儿园课程的平衡;五是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

②主题网络的初步编制。主题网络是由许多与主题相关的下位概念或主题编制而成的。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主题网络,也可参考他人设计的主题网络进行再设计,还可直接采用他人编制的主题网络。编制时,教师可以采用个体的方式,与教师或/和幼儿合作的方式。为了更好地编制主题网络,可以使用头脑风暴、拉近技术和特殊化等策略。

(2)展开阶段。方案活动展开阶段的开始,可以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了解幼儿对主题哪些方面感兴趣,已经具有哪些相关经验,主要有哪些相关问题或疑问。在让幼儿逐渐明确要探究的问题以后,可以展开多种类型的活动进行探究,保证教师和幼儿之间处于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在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一要注意充分挖掘与有效利用社区、家庭等方面显性与隐性的教育资源;二要注意仔细观察、善于接住幼儿传来的“球”,更要善于将球再抛给幼儿,通过启发、引导,使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断丰富与深化;三是要注意指导幼儿运用一些方法记录探究结果,如绘画、照相、录音、收集实物等形式。

(3)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很重要的任务是,以举办作品展等多种形式与他人分享成果和进行交流,帮助幼儿回顾在方案活动中运用过的技巧、策略以及探究过程。

2.答: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相对而言,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直接参与的成分较少,主要采用提供材料、创设环境等间接方式对幼儿学习活动施加影响。区域活动设计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阶段。

(1)区域的创设。其根本目的是,便于和促进区域活动的开展,主要涉及空间设置、环境创设、规则制定等问题。区域的种类不是固定不变,需要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删减。区域空间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与有效利用幼儿园空间资源,构建既相独立又内在鼓励互动的区域布局,便于区域活动的开展、拆分、合并与互动,促进幼儿区域活动的不断丰富与深化。

设置区域空间时要注意:动静分开;封闭性与开放性结合;相关临近;灵活性;空间拓展;避免教师关注的“死角”。

区域环境的创设,最主要的就是投放适宜的材料。由此,需要考虑:材料的安全、丰富,能引发幼儿兴趣;材料投放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又要保持适度开放;材料功能多样;材料的可探索性;材料的层次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