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a4ec29be23482fb4da4cea

金山区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准确填(涂)写学校、考试号和姓名等相关信息。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5、本卷采用网上阅卷,请注意书写的端正和规范。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将以下古代文明的成果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楔形文字 ②《荷马史诗》 ③《古兰经》 ④帕特农神庙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2、这是一位军人出身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旧有的贵族集团手中夺走权力核心,建立独裁统治。他统治下的帝国拥有辽阔的疆域,他和他的继任者们不断开疆拓土,形成了古代史上断不可忽视的大帝国。这位皇帝是 A、汉穆拉比 B、图坦卡蒙 C、伯里克利 D、屋大维

3、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C、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4、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下列文献中,历史记载特征鲜明的是

A、《历史》 B、《古兰经》 C、《大藏经》 D、《史记》

5、某航海家根据马可·波罗对亚洲东西宽度的估计(一个过高的估计),及其关于日本距亚洲大陆有1500哩的报告(一个极为过高的估计),以及托勒密对地球周长的估计(一个过低的估计),推断出分隔欧洲和日本的海洋宽不到3000哩。据此,这位航海家决定 A、绕过非洲到达亚洲 B、向西航行到达美洲 C、穿越地中海向东航行 D、横穿大西洋到达亚洲

高三历史 第1页 共8页

6、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理由是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

7、《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于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后半期 D、20世纪中叶 8、英国“没有代表,不纳税”的政治传统源于

A、8世纪前期的“采邑改革” B、13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 C、17世纪中期的“长期议会” D、17世纪末期的《权利法案》

9、“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1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11、“一个最坏的政府也胜过没有政府”,“主权既然不外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以上两句是启蒙思想家的言论,判断分别是哪两位思想家的言论? A、霍布斯、洛克 B、霍布斯、卢梭 C、洛克、卢梭 D、卢梭、洛克

12、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沃勒斯坦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文中所指的“以前的大国”和“正在崛起的国家”依次是

A、美国、法国 B、美国、英国 C、英国、德国 D、日本、德国

高三历史 第2页 共8页

13、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观察右图,这场战争最先爆发于: A、①⑤ B、③⑤ C、②③ D、③④

14、有人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你认为这两种东扩分别是指

A、北约东扩与华约东扩 B、欧盟东扩与北约东扩 C、西欧东扩与东欧东扩 D、欧盟东扩与东盟东扩

15、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16、有人认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疆域”覆盖全球。这里的“疆域”是指 A、军事霸权 B、政治盟友 C、货币体系 D、价值观念

1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8、据说,欧洲人对中国的记忆,最早见于公元前7世纪的一首叙事长诗《阿里玛斯贝亚》。此时系

A、爱琴文明时代、罗马王政时代、中国夏朝时代 B、希腊荷马时代、罗马共和时代、中国殷商时代 C、希腊殖民时代、罗马王政时代、中国春秋时代 D、希腊古典时代、罗马帝国时代、中国战国时代

高三历史 第3页 共8页

1 3 2 4 5 19、南宋三大外贸港口中成为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口岸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20、刘知幾认为历史学家要善于“辨疑”、“考伪”,“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刘知幾在此主要探讨

A、史德 B、史实 C、史学 D、史才

21、雍正皇帝有诗曰:“巧制符天律,阴阳一弹包。弦轮旋密运,针表恰相交。晷刻毫无爽,晨昏定不淆。应时清响报,疑是有人敲。”据此,下列最适合作为诗题的是 A、《咏利玛窦》 B、《咏崇祯历书》 C、《咏自鸣钟》 D、《咏泰西水法》

22、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斗争,充分说明反分裂国家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其中历时最久的斗争是 A、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

B、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D、施琅统一台湾

23、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24、某历史学家曾说,______以“民族国家”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宗族”“种族”和“国君”的对象,反映民国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______”所填的内容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土地革命 25、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

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 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 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 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

26、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高三历史 第4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