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a4ec29be23482fb4da4cea

金山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1-5ADCBD 6-10CCBAA 11-15BCDBD 16-20CBCBD 21-25CACAA 26-30ACDCD

31A/BC 32C/BD 33A/BC 34B/CD 35B/AC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礼乐文化与儒家伦理(14分)

(1)、礼起源于祭祀活动。依据一,礼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祭祀是上古时代一项重要的活动,礼就是这种仪式的反映;依据二,从字形看,汉字是象形文字,礼字的结构也像是人们在进行祭祀活动。(2分)

(2)、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立了“仁”这一概念,把道德融合到礼乐中,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礼注入了新的生命。(2分)

(3)、西周;乐器,又具有祭祀、娱乐、象征权势和财富等方面的功能。(2分) (4)、礼最初指风俗习惯——渗透到政治和宗法制度(可省)——再融入伦理道德——融于法律之中。(3分)

(5)、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并以“仁”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希望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仁、义、礼、智、信,发展了儒家学说,希望统治者能推行仁政。董仲舒将儒家伦理概括为三纲五常,认为君臣、父子、夫妻的等级差别出于天的安排,并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人处世永恒的道德准则;宋代理学兴起,朱熹汇诸家学说,形成庞大的理论体系,核心是天理论,关键是天理与人伦的沟通。(王守仁在宋代理学的基础上提出心学,其核心思想是“致良知”。主张去除人欲,恢复良知)。(5分)

37、玛雅的预言(10分)

支持“末日说”的学者无非有《尤卡坦纪事》等文献记录的玛雅长历法的年限以及第六纪念碑中有关“上帝将降临人间”的语句。看似文物与文献相互印证,其实经不起推敲。 首先是材料的误读。《尤卡坦纪事》的记录者是西班牙的殖民者,其身份并非原住民,他所记载的见闻虽属于第一手资料,但是碍于局外人的身份其认识到的玛雅文化很可能只是西方人的片面理解,这一点在材料二中玛雅部落长老的申明中得到验证。无独有偶,波士顿考古学家提出碑文上只提到上帝将降临人间,可能是一种修辞手法,并没有明确指出世界末日,“末日说”支持者可能误解了材料。

其次是缺乏有力的证明材料(要指出主教材料非一手,或者象形文字失传导致解读史料的困难),闭塞平静的区域文明被15世纪的殖民者所打破,主教迭戈?德?兰达以清除异端为名主持过一次大规模毁坏玛雅神像和抄本的行动。殖民者限于历史认知局限所犯下的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导致第一手资料的匮乏。第六纪念碑的记录残破不全,并不能就此认定玛雅人曾预言2012年为世界末日。

高三历史 第9页 共8页

最后,玛雅天象表的记录将日历延续至今后700年,打破了“末日说”的论调。若多方印证属实,则可以有力证明“末日说”纯属无稽之谈,是原始材料的匮乏,西方人对玛雅文化的误解,人们对商业利益的片面追求和对持续发展的警醒推动了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 (答案必须分层,有结构,无结构者,起评分为5分,即只能拿到5分以下的分数,如无综上所述之类的文句,须扣去1分) 38、狄青的升职(14分) (1)狄青生活在北宋时期。(2分,答宋朝给1分,答南宋不给分)

阻力:君主的猜忌,文官的监管,将兵彼此生疏,朝廷对少数民族的妥协政策,财政拨款减少等。(2分)

助力:军队人数较充裕,火器的运用等。(2分)

(2)狄青之所以受到反对主要是因为宋朝建立文官体制,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2分)

答案一:我会让狄青升任枢密使。燕云十六州使得宋朝先天失去了天然屏障,自太祖以来宋朝对少数民族的战争频发而少有建树,狄青是一员难得的猛将,若不能笼络此类军事人才,更难抵御外敌。宋朝强敌环饲,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若军事上呈现颓势,会引发少数民族一拥而上,宋朝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境遇。而且每年耗费大量军费以维持军队对北宋来说已是重负,若开厚赏钱款之例,将进一步加重朝廷的经济负担。虽然,将狄青升任枢密使可能导致武将权力过高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军事改革的方法牵制其权力,防止个人权力过度膨胀。

答案二:我会让他保留原职,厚赏钱款。宋朝建立之初,正是吸取了唐末藩镇之乱的教训,才建立了一套文官体制防范武将,若是将狄青升任枢密使,容易导致他居功自傲,而此例一开,容易助长武人势力,致其拥兵自重,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宋初就施行的“重文轻武”的策略已经成为了整个朝廷认同的国策,朝廷文官众多,身为国君不得不考虑改变祖宗之法受到的阻力。况且,朝廷兵多将广,不可让少数民族政权听闻狄青身居高位,误以为我大宋人才凋零,从而轻易进犯。虽然由此一来会一定程度上打击武将的士气,但是若以钱款安抚,也能起到鼓舞的作用。

(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回答问题,否则扣2分,未涉及到反面,扣1分。)

39、海洋的时代(12分)

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1分)

工业化--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18世纪下半叶英国率先启动工业革命,并向西欧、北美乃至东亚地区扩展,推动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北美各国先后完成工业化,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分)

市场化--新航路开辟,打破区域阻隔,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分)两次工业革命,欧美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商品、资本市场和原料产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1分)

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1分)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7-18世纪在英、美、法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并通过立法形式巩固政治革命成果。(1分)政治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工业革命又推动了政治变革。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欧美一大批国家通

高三历史 第10页 共8页

过革命、改革和王朝战争等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发展。(1分) 思想:理性化(1分)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的突破,西欧掀起了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1分)伏尔泰、卢梭等先进思想家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提倡自由和平等,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思想武器,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政治构想。(1分)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导致劳资尖锐对立,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分)

(如学生按时间顺序叙述,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的具体史实,表述清楚完整,同样给分)

40、同光自救与“参与性爆炸”(25分)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各1分)

(2)洋务运动开启了现代化的先河,但却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西学东渐的扩大。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导致了旨在变革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而在经历了八国联军打击和义和团运动的震荡后,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新政和立宪。(每个层次2分) (3)本题分层次给分。可以从不同的抽象视角论证评价。 例如,从必然性和转型角度论证

首先,晚晴同光年间所经历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世界大势与国内变局的合力所致。19世纪中后期,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广泛拓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使清政府意识到学习西方求强、求富,巩固清王朝的重要性,开展了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背景下,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亡的加剧,维新思想宣传和资产阶级的要求等,促成了戊戌变法的进行。19、20世纪之交,列强瓜分世界更加剧烈,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奋起抗争,八国联军大举入侵。在经过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打击下,清王朝不得不开展新政与立宪,实行自救。

其次,晚晴同光年间的这些变革、变法或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经济领域看,改革刺激了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发展。从思想文化领域看,改革促进了近代教育、出版、报刊等事业的发展,推进了西学东渐的扩大,从而推动了中国在精神文化及其思想观念的变化。从政治领域看,改革要求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政治机构和体制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传统的君主专制,而且改革的经验教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再如,从西学东渐——自救改革——社会转型视角加以论证。(略)

还如,从改革与革命的彼此关系,尤其是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角度论证(略)

高三历史 第11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