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7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cec5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6

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①斑驳 bó ②驻足 zhù ③明媚 mèi ④光晕 yùn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②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3)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4)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 (5)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6)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

(7)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

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考点】9D: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写在春天,我无意间挖开院土,又在每年生长蒲公英的地方发现了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由此我心生快乐,开始追忆每年春天庭院中都有普通的蒲公英在生长着,并介绍它不平凡的药用价值.同时作者又回忆起高中时一位G老师以普通的蒲公英来教育我们的往事,深深感悟到蒲公英不平凡的精神品质,表达对蒲公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汉字的注音.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要读准字音,并分类归纳记忆,形声字的字音不能单纯的根据声旁来判断.本题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bó zhù mèi yùn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分析词语的语境义.①句中的

第17页(共26页)

“如约而至”,本义指按着约定准时到达.在句中指每年这个地方都会长出蒲公英,就好像它和我约好了的一样.②句中的“无人问津”,本义指没有人来过问这件事,在句中指蒲公英的生长无人知晓,但它依旧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这个句子将蒲公英的叶子比作“锯齿”,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同时又用了拟人,写出了蒲公英的可爱,对我有真情,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就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很明显是运用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蒲公英的平凡,但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根据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G老师的语言与当时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具有教育智慧,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善于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6)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本文内容来看,解答时能围绕我遇见蒲公英;蒲公英的品质”两方面回答即可.

(7)本题考查阅读观点的表达.完成阅读感悟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答案:

(1)①bó ②zhù ③mèi ④yùn

(2)①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 ②这里指蒲公英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3)围绕“拟人或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

第18页(共26页)

示例一: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本句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围绕“衬托或对比及其用”回答即可.

示例: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的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5)围绕”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 (6)围绕“‘我’遇见蒲公英;蒲公英的品质”两方面回答杂品.

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情温暖、感恩和爱.

(7)示例:我同意这个观点,每个人都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名人.我们的生命虽然也会如蒲公英一样的平凡,但是我在我的环境中灿烂了一季,即使只有绿意染了庭院一角,但我也在春天绽放了美丽,就没有可后悔的.正如歌曲所说,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我们只有拼搏努力了,才能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才能体现出我们生命听价值.

7.阅读(甲)(乙)两个语段,任选其一,回答问题。

(甲)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刚才让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水浒传 》 (2)选文中鲁智深打两个公人的原因是什么?

(3)原著中还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

(乙)首先,我让他知道,他的名字应该叫“星期五”,因为我在星期五救了他,我这样叫他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我教他说“主人”,然后让他明白,这

第19页(共26页)

就算是我的名字。我又教他说“是”和“不是”,并且让他知道它们的含义。我拿了一个瓦罐,盛了些羊奶给他,让他看着我喝,看着我怎么把面包浸在羊奶里。然后我又给了他一块面包,叫他照着我的样子吃。 (1)选文出自英国小说家笛福的《 鲁滨逊漂流记 》 (2)选文中是我是如何改变星期五的?

(3)原著中还有哪个情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说说理由。 【考点】F4: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的理解与情节识记能力.

【解答】(甲)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从语段中的人物“胖大和尚”及其语言“洒家”,可以判断这个人物是鲁智深,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根据文中的“松树”“两个公人”“林冲”,以及他们在此发生的事,我们可以明确这个情节是鲁智深大闹野树林.《水浒传》 第八回 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情节的识记.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准确写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留给自己的印象即可.如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等. (乙)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从语段中的“星期五”,我们很自然会想到这是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从语段讲述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出“我”改

变“星期五”的方式主要有:为他起名字,教他说话,教他怎样吃面包喝羊奶.

(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解答此题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原文中的一个情节,并说明自己喜爱的理由即可.

第20页(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