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cee5b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d8

设计意图:

补充资料,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五、升华情感,拓展阅读。

1.师:是呀,山河在望,诗人在望,老百姓在望,他们多么希望南宋的军队能来解救他们呀!可一年过去了——生读:南望王师又一年!(板书:望)

2.“又”说明了什么?

生:不止一年,一年又一年,一直在苦苦盼望着。(板书:又一年) 3.补充资料:陆游53岁作《关山月》;61岁作《书愤》;67岁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85岁作绝笔诗《示儿》,你能从这些具体数字中感受到什么呢?(陆游一生都在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4.整整一辈子的盼望,你看出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生:忧国忧民之心! 5.师:说得真好,秋夜漫漫,诗人站在篱门外,想起国家,想起人民,他心中感慨万分,他怎么睡得着呢?

6.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设计意图:

补充作者写的其他古诗,进一步感受作者是爱国诗人,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古诗阅读量。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忧国 忧民 壮丽河山 遗民

沦陷 泪、望(又一年)

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三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时目标】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出示:杜甫画像),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杜甫)

2.简介作者: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3.你知道关于杜甫的哪些古诗?

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如:《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解诗题:

(1)杜甫听说了唐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2)那“河南河北”指的是什么?(其实“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3)谁来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杜甫听到了唐朝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的消息)

6.简介背景: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安史之乱爆发于河北省,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逃离了家园。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他的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但对于唐诗的创作却是一个大幸。因为这七年多是杜甫

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有关于个人穷困潦倒的感慨,更多的是描述百姓的苦难。用心读,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

设计意图:

开头介绍作者,并及时介绍背景资料,给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读准古诗,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要求:前两遍声音略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诗的韵律来。(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师示范读,齐读)

2.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难点预设:地名,以及古今异义的词。

(1)如“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巴峡”:白水段的江峡,因其曲曲折折,形如巴字,故称巴峡,又称巴江。 “襄阳”:在湖北省。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 (2)古今异义的词。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3.小组交流诗意,教师点拨诗意。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设计意图:

语文·五年级下册

让学生自读自悟古诗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感悟诗情。

1.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最能反映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你知道吗?(喜欲狂)

2.“喜”到什么程度?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时候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3.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杜甫“喜欲狂”的心情?用波浪线画出来。(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预设:这是喜悦的泪,一切苦难终于像噩梦一样过去了,他终于可以重返故乡了,他喜极而泣。

师:真是悲喜交加。(板书:悲喜交加)

(2)他“漫卷诗书”,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师述: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呀。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板书:欣喜若狂)

(3)从“放歌、纵酒”中,也可以看出杜甫的“喜欲狂”。

师: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还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板书:放歌纵酒)

(4)杜甫还想象了具体的还乡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仿佛觉得,他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老师补充资料:

师:你们知道杜甫当时在哪儿?

现实与狂想之间的距离是多大呀,现实是路途遥远而在狂想中那么快就到家了,真是“喜欲狂”啊。从这里可以看出洛阳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真是归心似箭啊!(板书: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