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黄冈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dc491bff00bed5b9f31d0d

黄冈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如图所示是上海世博会门票,门票中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世博芯”,它记录着参观者的资料,并能以无线方式与遍布世博园区的传感器交换信息.在交换信息时,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得到应用的是

A.回声 B.电流的热效应 C.电磁感应 D.光的反射

2.下列几种情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3.“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5.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6.下列对雨滴在空中匀速下落过程的分析(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雨滴受到的浮力),正确的是

A.雨滴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C.雨滴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雨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8.昔日高档小轿车,今朝进入百姓家.下列有关小轿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轿车在水平路面加速行驶时,使轿车前进的力是路面施加的,

C.轿车行驶时车体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故空气对小车向下的压强大于向上的压强

D.人用力推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车但未推动,是因为人对车的推力小于路面对车的摩擦力 9.右图是新型节能应急台灯电路示意图,台灯充好电后,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改变灯泡的亮度,假定电源电压、灯泡电阻不变,则灯泡两端电压U随R变化的图象是

10.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

?2??1t.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

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

A.0 B.2 m/s C.3m/s D.6m/s

二、填空与作图(11—14题每空2分,15题、16题各3分,共38分)

11.右图是某商场的自动扶梯。扶梯的部分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小华站在该扶梯上从商场一楼到二楼.已知扶梯以1m/s的速皮匀速上行。则扶梯对他做的功是________J,对他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W.如果站在扶梯上的人数增多,扶梯的效率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小华为较快上楼,在扶梯以上述速度上行的同时,他又相对扶梯以1m/s的速度在扶梯上向上步行,则他从一楼到达二楼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s。

12.右图所示是道路维修时常用的路面钻机(俗称“啄木鸟”),该机械利用压缩气体推动活塞将钻头打入路面.气体推动活塞时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钻头制成锥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啄木鸟”中用到了柴油机,若其机械效率是40%,则完全燃烧50 kg柴油对外

7

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柴油的热值是4.3×10J/kg).

13.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_

(填“透镜”或“电路板”).

14.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6V,两块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均如图乙所示,则R1电阻是________Ω,此时R2的电功率是________W;若将滑片P向右移动,A1的示数将________,A2的示数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16.如图所示,用两橡皮筋悬挂的金属棒AB处于磁场中,金属棒两端连接着导线(导线对金属棒的作用力忽略不计),当棒中通以由A流向B的电流时,金属棒静止,橡皮筋刚好处于松弛状态;现让电流由B流向A,金属棒仍静止,请画出此时金属棒受力的示意图. 三、实验与探究(17~18题各5分,19题6分,共16分)

17.欣儿手头上有完全相同的l元硬币10枚,为了测出其中一枚硬币的密度,她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器材有空金属筒、量杯和水;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10枚硬币全部放入水中,此时量杯中水面处刻度如上图所示;

B.将10枚硬币放入金属筒中,让金属筒漂浮在量杯中,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53mL; C.将空金属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杯中,让其漂浮,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22mL. (1)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 (只填字母序号) (2)由实验可知硬币的密度ρ=________kg/m3;

(3)实验中,欣儿运用了下列哪些实验方法?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类比法 D.累积法

18.如图是小伟研究“2.5V 1W”的小灯泡灯丝电阻的实物连线图:

(1)在连线图中有一处错误,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就可以使电路正确连接,请你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在正确连接好电路后,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示数为0.30 A,为测得额定电压下的灯丝电阻,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________端移动(填“左”或“右”).

(3)小伟测得了灯丝在三种不同电压下的阻值,然后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当作灯丝的电阻,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妆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________作用.

(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应用与创新(33题7分,34题9分,共16分)

20.在打捞海底沉船时,常用水下机器人潜入水下打捞船上物品,已知ρ海水=1.03×103kg/m3.

(1)机器人在水下70m处受到海水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2)某时刻机器人在水下用竖直向上的力举着体积为0.02m3、密度为2.7×103kg/m3的物体静止不动,求该力的大小.

(3)若机器人在水下运动时,所受海水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求机器人在水下以0.5m/s的水平速度匀速运动时,机器人水平推进力的功率.

21.电压力锅集高压锅和电饭锅的优点于一体,既安全又节能.某型号电压力锅的额定电压为220V,右图是其工作原理图,R1、R2分别是主加热器和保压加热器,R1的额定功率为800W;L是用来指示电压力锅工作状态的变色发光二极管,当通过它的电流小于40 mA时,发红光,达到40mA时,开始发绿光,只要有电流通过L其两端电压就恒为2V;R0是特殊电阻,其阻值随锅内温度变化而改变;接通电路,开关S自动与触点a、b闭合,开始加热,当锅内水温达到105℃时,S自动与a、b断开,并与触点c接通,开始保压,此时锅内水温不变,且未沸腾.

(1)电压力锅正常工作时,若指示灯L发绿光,求R0的最大阻值. (2)在保压状态下,加热器正常工作1h耗电0.2kWh,求R2的阻值.

(3)用该压力锅对5 L、20℃的水加热,正常工作35min后,求水温升高到多少摄氏度?已知消耗的电能有90%被有效利用,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