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b2baf7b90c69ec3d4bb7511

学生创新实践等教学的需要。 2.2实践教学基地。

信息工程系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已建立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9 个:

(1)“软帝”实习基地

(2)“微软技术中心”实习基地

(3)“深圳ITjob”实习基地,武汉培训基地 (4)“苏州Ambow”软件人才培训基地

(6)达内IT培训集团(武汉光谷创意产业基地) (7)深圳软件园( 武汉光谷创业街)

(8)武汉微普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创业街) (9)武汉厚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与 9 个单位签订了协议书。实习基地场所、设备条件能满足教学要求。有校实习指导教师及辅导人员 17 名,具体组织与指导实习。还聘有部分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

图书馆有供本专业利用的中外文图书、期刊、电子图书等资源。其中为本专业提供服务的纸质中文图书381568 册,中外文期刊 853 册,中文电子图书 420000 册,电子期刊数据库3个。能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学院建有计算机校园网应用服务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布线系统和高性能的网络体系结构,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等。在现代教学技术中心设有网络信息部、网络工程部、教学资源部等专门管理服务的组织机构,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使用及维护。本专业教师重视进行课程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教学准备中、本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学院图书馆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本专业开发了考试系统等网络资源。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使用情况较好。 2.4教学经费

学院教学经费采取系管经费、职能部门归口管理经费及财务处统一管理经费相结合的方式管理,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有专项经费计划安排。本专业近三年教学经费安排到位及使用情况是:2007年实习经费为5.6万元;2008年04级实习和毕业设计经费分别为5.7万元和8.3万元;2009年05级实

9

习和毕业设计经费分别为4.5和13.1万元,基本满足毕业论文(设计)、就近实习等需要。

3.师资队伍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水平教师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先决条件,是实施专业建设各项措施的中坚力量。根据华夏学院办学思路以及信息工程系制定的“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结合学院的实际,坚持以“强化质量,加强管理,规范教学,突出素质教育和实践技能与创新教育”作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重点;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培养能在同类学院专业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

在教师的配置上,要做到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相结合,校内教师与企业聘用教师相结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知识和能力结构,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和选拔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敬业爱生、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3.1 队伍建设状况

(1)师资队伍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教师队伍有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两部分,共33名。其中兼职教师16名,专任教师 17名。到2009年底,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名,比例已达到35.29 %,具有硕士学位的 12 名,比例达到70.59 %。17名专任教师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美国俄亥俄洲洲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民族大学7所高校,学缘结构较合理。其中,教授2名,占11.76%,副教授4名,占23.53%,讲师5名,占29.41%,助教6名,占35.29%。(2009年下半年有3名助教提升为讲师,助教由9人减至6人,讲师由2人增加到6人。)并且,年龄也有60多、40多、30多、20多岁的梯形层次。形成了以教授为首的专业带头人的人才梯队。

(2)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视教师的引进与培养。本专业“十一五”建设规划中,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重视与加强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培养、教师业务和学历进修提高与实践培养、专业负责人与合理的人才梯队的形成,对

10

教师引进数量、师资队伍结构、质量与水平做了计划安排,计划实施较好,目前已基本达到规划要求。

本专业全体教师遵循教师的行为规范准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基本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师资队伍能较好满足本专业的教学要求。

(3) 逐步引进不同层次人才,使本专业教学团队进一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改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专任教师达50%以上,并培养、稳定了教师队伍。

(4)根据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服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根据各位教师的特点,注意了教师承担课程的定位、明确了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有实践特长的具有硕士学位的新生力量或向社会招聘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建立教师技能培训制度,有条件的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本专业已有两名教师获得“锐捷讲师资格证书”;一名教师获得“IT 实训推广工程培训师认证证书”;一名教师获得“SUN公司JAVA 实训推广工程培训师认证证书”;有三名教师参加SUN公司JAVA 培训、并经考核获得“SUN公司JAVA 实训推广工程培训师认证证书”。

(5)按照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同的应用特点,组成教学团队,以“老”带“新”,保证教学质量。

例如:涉及理论教学的有“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团队;按“计算机网络方向课程链”和“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链”两个课程链组织了“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小组”和“计算机软件综合设计教学小组”, 偏重硬件技术应用的“数字逻辑”、 “微机接口及应用”、“单片机原理” 教学 小组。以“老”带“新”,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组教学合,形成知识结构合理、 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3.2主讲教师情况

(1)认真执行学院“主讲教师岗位资格标准”,实行主讲教师岗位资格认定。

新教师实行岗前培训等制度。对主讲教师(含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岗位资格严格审查把关。近三年,本专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主讲教师符合主讲教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现已达到100%。在专任教师中,55岁及以下的教授、副教

11

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比例现达到 100 %。

(2)主干课的主讲教师队伍稳定,主干课100% 是中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授课。学院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多媒体授课竞赛、评选院级教学质量优秀奖与十佳教师等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主讲教师教学水平。

1)本专业每学期有一项教学研究的主题,坚持两星期一次业务学习,开展集体备课、进行教案检查评比、开展授课比赛、组织互相听课等形式进行教学方法的讨论与研究,督促大家严格、规范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2)加强青年教师上岗前的准备和培训,对主讲教师的授课资格进行审定。 新教师首次讲课只能承担一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坚持边讲课边听课(听老教师讲课),指导教师负责对新教师的教案、讲课、实验等教学环节把关。

3)加强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水平教师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先决条件,是实施专业建设各项措施的中坚力量。计算机专业专任青年教师大多数是这几年先后招聘来的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教学经验不足。进校后,本专业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对青年教师加强培养,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开拓知识面,把握计算机科学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鼓励他们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支持青年教师攻读更高的学位,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同时,新教师均配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规范教学,从教案的撰写、备课入手,尽快过好教学关。

新教师一般从计算机基础课开始熟悉教学,并要求每位教师能够逐步讲授1~2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使青年教师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积累讲课经验,通过专业课来加强专业知识的再学习。根据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组织了三个教学指导小组:

计算机基础:VB语言、C语言实行三统一的教学法,统一大纲、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实行机考。分别由三位教师负责组织实施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教学法的探讨。

专业课:根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特色----课程链建设,以三个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活动。

(3)严格执行教学规范。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严格教师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备课、授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作业、答疑、毕业设计、考试等教学环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