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b2baf7b90c69ec3d4bb7511

近两学年,本专业学生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必修课评教,优秀、良好课次占97.88 %,同行听课与督导、领导听课综合反映较好。 3.3 科学研究水平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分别设有教研基金、科研基金、发表论文等专项基金资助的政策与制度。“十一五”期间本专业承担教学研究和科研课题10项,项目经费近3.5万元,(07-09年承担8项,经费1.49万元)其中省级教研项目1项。已有《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华夏学院“计算机基础”机考软件系统的开发》2项通过鉴定,《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的研究》1项通过验收。专任教师发表论文 21篇,(07-09年发表14篇)出版教材2 部,(08年出版1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的论文中,有9篇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 4 篇分别被 ISTP、EI 检索收录 。

(1)坚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支持和引导教师以教研、科研促进教学。将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涉及领域主要有: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大纲修定等,组织教材和教辅资料编制、实验教学研究与建设等。目前本专业承担的院级教学研究课题四项,省级课题一项,本专业所有专任教师均参加到各教学研究项目中。如“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指导小组,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形成“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分阶段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工程训练巩固“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掌握网络工程开发的步骤和实施方法。如“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平台课程研究与实践”、“独立学院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平台研究与实践”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原理”、“JAVA程序设计”、“软件综合设计”等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中,通过教研、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2)教学改革。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对应用方向、网络方向的主干课程立足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和技能训练,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修订,体现人才培养特色。采用“课程链”、“校企合作”、“项目引导教学” 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计算机导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语言程序设计”、“VB”、“计算机导论” 等课程还进行了考试方法改革,改革初见成效。并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资源等手段进

13

行教学,2008~2009学年必修课多媒体使用时数占所开课程教学学时的比例达 100 %。通过编写教材,更新与开发实验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办公自动化操作技能竞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的提高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归纳设计成果,发表研究论文 4 篇。

4.课程建设 4.1 课程体系

(1)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人文素质、科技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2009级人才培养计划,总学分202 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34.6 %,专业基础课占22 %,专业课占25.5 %(含课外实践);必修与选修课程学分所占比例为:必修学分178占88.1%,选修学分24,占11.9 %。实践教学体系 77.7 学分,其中集中性实践教学44学分,课程教学学分158,占78.2%,集中性实践与课外实践学分,占21.8%。实践教学体系学分占人才培养计划总学分的 38.5 %。

(2)重视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课程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以主干课程建设为重点,同时突出技术平台的课程链,以重点带动全部。建设以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主干课程作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以“计算机导论+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B+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软件综合设计”和“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互联网及应用+网站设计、建设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页设计+网络编程+网络集成技术+网络安全”主要课程作为课程链课程重点建设。另外以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可视化编程”作为教学信息平台建设,特别注重了涉及课程知识结构链的建设与管理,明确了课程建设责任人。本专业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加快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建设,积极进行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以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课程为核心,突出专业基础平台课。以算法设计与分析、工程化程序设计(应用1);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测试);嵌入式系统应用 、接口技术(应用2)等课程为核心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方向课。以网络集成技术、互联网及其应用、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为

14

核心构建“计算机网络” 专业方向课。以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为主,以突出专业培养特色。以软件综合课程设计和硬件综合课程设计强化了实践能力培养。对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合并、重组,突出应用性。本专业修改、编写了 31 门课程教学大纲,30+11 门实验课及实践课教学大纲,理顺了课程内容的衔接与配合。并注意职业技能培养,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11门课程的部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考试相衔接,计算机网络方向还有“互联网及其应用”、“网络集成技术”、“ 计算机网络管理”、“ 网络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证考试相关。

按照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同的应用特点,将主要基础课、主干课的改革注重在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合并、调整,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本校优质课程,提高授课质量。“十一五”期间,课程建设在以下几方面实施了规划方案:

通过“课程链”设计,实现“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和“网络方向专业课程”建设,促使教师了解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用优良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材选用与建设

(1)按教材选用与管理制度选用教材。优先选用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优秀教材,近三年主干课选用优秀教材比例达 72.1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占 44.19 %。主干课选用的教材使用效果较好。 (2)重视教材建设。学院制定了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对批准立项的教材给于 经费资助。本专业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教材编写已有成效。结合本专业实际,2008年编写出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 1 本;2010编写出版了《网页设计基础教程》教材 1 本,教材体现了独立学院专业特色,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使用。2010年再出版教材2本(配习题)。 4.3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课堂教学目的明确,以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教学日历)为依据组织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主干课使用的教材质量有保证,内容处理得当。

15

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对应用方向、网络方向的主干课程立足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和技能训练,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修订,减少重复、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体现人才培养特色。采用“校企联合指导实践教学”、“项目引导教学” 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计算机导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语言程序设计”“VB”、、“计算机导论” 等课程还进行了考试方法改革,改革初见成效。并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资源等手段进行教学,2008~2009学年必修课多媒体使用时数占所开课程教学学时的比例达 76.3 %。

5.实践教学 5.1 实践教学体系

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互衔接基础实践、专业实验专业训练、综合创新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四个模块组成:

① 基础实践模块:

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主要课程如:外语、公共基础课实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与社会工作、军训等。 ② 专业实验模块:

侧重基本技能训练的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验,共有26门课程开设了实验。主要课程的课程设计,如:办公自动化软件实训、电子工艺实习、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JAVA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技能训练等; ③ 专业技能训练模块:

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掌握专业技能,主要课程如: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微机接口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设计、硬件综合设计、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 ④ 综合创新实践模块: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有毕业设计、创新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学科技能竞赛等。本专业学生创新实践是其特色之一,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