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6-2017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b41490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d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二)

高 一 化 学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2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8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 1~9题每小题2分,10~17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不能在漏斗内搅拌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验是否漏液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混用

2.在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氯水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上层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B.均匀、透明、紫红色 C.均匀、透明、无色 D.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

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而可能含Fe,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是( )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①② B.③② C.②①③4.下列现象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的是( )

A.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之退色 B.SO2通入石蕊试液中使之变红色 C.SO2通入氯水中使之退色 D.SO2通入饱和H2S溶液中析出浅黄色沉淀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铁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氢气 B.氨气、液氨和氨水是同一种物质

C.NO2 溶于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钠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6.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的pH值为7.0,酸雨的pH值小于7.0 B.亚硝酸盐常做食品防腐剂,可以大量添加于食物中

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的气体排放是导致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7.下列关于Na2CO3、NaHCO3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试题第 1 页 (共6 页)

3+

2+

D.③①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常温下的溶解性: NaHCO3< Na2CO3

C.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CO2的质量:NaHCO3>Na2CO3 D.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NaHCO3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2H+ Cl+ ClO

B.过量的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3Cl2+2Fe+4Br=6Cl+2Fe+2Br2 C.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H+OH=H2O

D.NaHCO3溶液与过量Ba(OH)2溶液混合:2HCO3+2OH+Ba = BaCO3↓+CO3+2H2O 9.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Cu、K、H、Cl、CO3、OH六种离子中的三种,已知乙烧杯中的溶液呈无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Cu、H、ClC.K、H、Cl

+

+2+

+

-

-2--2+

+

+

-2---

2+

2-

2+

3+

+

B.Cl、CO3、OH

+

-2-

-

D.K、OH、CO3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C 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Fe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现象 试管内壁都有水珠 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结论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B 氧化性:Cl2>I2 11.ClO2 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

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KClO3 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的氧化性强于ClO2的氧化性 D.KClO3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变红,则原溶液一定有Fe D.向某无色溶液中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

高一化学试题第 2 页 (共6 页)

2+

2-2-

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13.在50mL18mol·L的浓H2SO4中加入足量的Cu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

A.等于0.9mol B.等于0.45mol C.大于0.45mol,小于0.9mol D.小于0.45mol

14.100mL0.03mol·L的Na2SO3溶液与100mL0.01 mol·L的K2Cr2O7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已知该反应中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铬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3 B.+4 C.+5 D.+6

15.在由Fe、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224mL气体(标准状况),此时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反应前混合物中Fe、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3 B.3:4 C.2:3 D.3:2

16.用内置有螺旋状铜丝的胶头滴管小心吸取一滴管浓硝酸后迅速插入细口瓶中,滴管与瓶口接触处垫一小块滤纸使滴管与瓶口留少量空隙,依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滴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液面下降;②滴管内的液面上升,气体变成无色;③滴管内的液面再次下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最终瓶内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只有Cu(NO3)2 B.产生现象②的原因是NO2与水反应 C.产生现象③的原因是铜与稀硝酸反应 D.现象①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为NO2

17.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①铜与稀硝酸反应;②铜与浓硝酸反应;③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稀硝酸反应。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B.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①>②>③ C.途径③的制备方法是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 D.途径①中被氧化的铜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比是3:2

高一化学试题第 3 页 (共6 页)

-1

-1

-1

-1

+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 (本题包括5小题,共58分) 得 分 评卷人 18. 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来漂白纺织类物品、麦杆、纤维等。 (1)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实验,滴入几滴水,现象

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向试管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现象是 。 (3)若用嘴通过导管向附着少量Na2O2粉末的棉花吹气,棉花燃烧。

原因是Na2O2与H2O、CO2反应,其中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标准状况下反应生成了5.6L 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得 分 评卷人

19.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角度。请根据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Y是 (化学式)。

(2)将X与Y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 (3)将X的水溶液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X具有 性质。

(4)烧杯中加一些蔗糖,滴几滴水,并倒入一些W的浓溶液,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的

所有现象为 ,说明W的浓溶液具有 、 和 性质。

(5)欲制备Na2S2O3,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合理的是 (填序号)。 a.Na2S + S b.Na2SO3 + S c.Na2SO3 + Na2SO4 d.SO2 + Na2SO4

高一化学试题第 4 页 (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