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贫困现状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贫困现状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b75e25f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7

扶贫开发

牟秋菊1,谌伟彦2 (1.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04;2.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项目处,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由于历史及现实等多种原因,黔东南州目前仍是贵州省贫困面最大和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也

是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其贫困特征不但表现为总量大,程度深,还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分布区域也极 为特殊。笔者对黔东南农村贫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黔东南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贫困;贵州I省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8-2697(201 3)05-0058-05

Current Poverty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of Miao Nationality&Dong Analysis of NationaliW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outheast Guizhou MOU Qiu—jul.SHEN We i—yan2 (1.Guizhou Univer s ity,Guiyang 550004,China;

2.Guizhou Poverty A1 1eviat ion and Development Office,Guiyang 550002,China)

Abstract:Due to varioHs factor s such a s hi storical and current situations.Southea st

Guizhou remains the region with the broadest poverty—stricken area.the highest degree of impoveri shment.and the highest impoveri shment rate.The impoveri shment in thi s region i s

featured by large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high degree of impoveri shment and diversifled

impoveri shment,a s well a s unique di stribution of rural poverty area.Ba sed on in-depth

s of current poverty situation in rural area s of Southea st Guizhou.the author s put analysi

forward their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overty—stricken rural area s of Southea

st Guizhou.

Key words:Miao Nationality&Do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Rural Poverty;Guizhou

Prov{nce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情简介 33个民族,2011年末总人口458.18万人,少数民

族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邻湖南,南接广西, 人口348.19万人,占总人口的75.95%,其中苗族人 西、北分别与黔南州和遵义市相邻。辖1市15县和1 口占总人口的31.59%,侗族占总人口的

22.05%,是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循环经济工业区,在黔东南 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最

多、 州3.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苗、侗、汉等 苗侗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

收稿日期:201 3-04-I 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lg-贵州大学校级课题“黔东南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新途径、新方法研究”(GDQN2011 030)的研究 成果。 作者简介:牟秋菊(1977一),女,贵州支金人,硕士,贵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区域发展;谌伟彦(1977

一), 男,贵州1支金人,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项目处工作人员,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区域发展。

·58·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贫困现状分析

南方农村2013年第5期

万方数据

扶贫开发

黔东南州各类资源富集,矿产、水利、生物、 (镇)、村。黔东南州贫困人口分布总体呈现大分 旅游资源得天独。州内生物资源丰富,共有各类植 散,小集中的格局,且分布地域多为自然条件恶劣的

物2000多种,药用野生植物400多种,占全国药用植 边元地区,目前黔东南州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

物种类的25%,中药材总蕴藏量达1080万吨,占贵州 省中药总量的60%;黔东南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水

能开发条件优越,全州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重晶 石、铝钒土、汞、煤、铁、锰、锑、金、铅、锌、

铜、磷、石灰石、白云石等,其中重晶石、玻璃用

名列贵州省的前三位,特别是重晶石 国的60%以上。州内可开发的水能资源

开 达244万千瓦,是贵州省“西电东送”项目的重点源 市 区之一;黔东南州有20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乡镇和

全 100个重点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村寨,50户以上的民 贫 族文化村寨3900多个,有世界最大的苗寨一雷山西 困村 江,世界最大的侗寨一黎平肇兴,有2280多年历史

个,三类 的镇远历史文化名城,有种类繁多的民族服饰,独

省 具特色的民族餐饮,多彩的民族节日等丰富多彩的 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及贵州省的领导下,黔 率,贵州省为全国最高省份,黔东南州则在贵州各

州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基础

地州市为最高,并且高于同期贵州省扶贫开发重点

逐步加强,旅游业快速崛起,人民生活和生产

条件逐步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及现实等多种原因, 黔东南州目前仍是贵州省贫困面最大和贫困程度最

深的地区,也是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其贫困特征 不但表现为总量大,程度深,还呈现出多元化的倾

向,分布区域也极为特殊。

二、黔东南州农村贫困现状分析

(一)贫困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

分布地域自然条件恶劣 目前黔东南州农村贫困人口分布,一方面呈现出 大分散的局面,全州16个县市均有贫困人口分布,

县,在全灿1206个乡镇中,有

个乡镇属于全国贫困乡镇,占总乡镇数的75.2%,

个 全州、13598个村当,有2077年村属于贫困村,占全州总 2010 村数的58.5%[1];另一方面,以大行政区域为单元的 3949 贫困区域缩小了,扶贫县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各个乡

阳市的万方数据

在边远落后的月亮山、雷公山等苗岭山区及革命老 区。这些地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恶 劣,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贫困农户 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较弱,因自然灾害、因重大疾病或 遇突发事件致贫或返贫问题较为严重。 石英砂和锑矿 (二)贫困总量大,贫困程度深 保有储量占全 黔东南州有16个县市,其中14个是国家扶贫 发重点县(全国592个,贵州50个)占全州总县 的87.5%,占全省总量的28%。按贫困程度划分,州155个贫困乡镇中,有一类贫困乡镇12个,二类 困乡镇95个,三类贫困乡镇48个;在2077个贫 中,有一类贫困村751个,二类贫困村1 189137个 。2009—2011年全州贫困人口占全贫困人口的比重均超过14%,贫困人口总数在这三年 间年居各地州第一位。2009-2011年贫困人口发生 东南 设施县的平均水平,属全省及全国最为贫困的民族地区 之一(见表1)。 表1黔东南州与全省及全国2009-2011年贫困人1:2及贫困发生率

指拯 ZQQl 2Q!Q 2Q!!

贫困标准(元)

1196 1274 2536 全国 3597.1 2688 12238 贵十H省

555.3 418 1149 葵冒霁袋童蘩篓419.68 316.55 866.a (万) 黔东南州 82.55 61.3l 167.29 箍鐾鑫

!竺 !竺

!竺 攀槲鞑

:1叫6.5 1;j1 麓

态帅7 黔东南州 21 15.6 42.j 黔东南与贵百

高4.5个百 高3.5个百 高8.7个卅i省对比 盆点 盆点 盆点

数据主要由<2010贵州统计年鉴>,<20lI贯州统计年鉴>,<20i2

年贵州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而得。 有14个县为国家级扶贫 (三)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消费水平偏低 155

黔东南州农民人均纯收从2007—2012在全省九 地州(市)的排名除201 1年居第八位外,2007— 均处于最后一位。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元,仅相当于全省的95%,全国的57%,贵 贫困村

扶贫开发

高中文化程度占4.4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53.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在全省排名也居后三位。

占 黔东南州农村居民收入低,购买力弱,消费结构必 0.63%[2]o 然主要以维持生存为主,满足发展所需的

物质资料 消费,自然不可能占重要地位(见表2)。

表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007年 20089 2009年 20109

2011年 农村 农村 农村 农村 农村

农民 居民 农民 居民 农民 居民 农民 居民

农民 居民

区 纯收入 生活消费 纯收入

生活消费 纯收入 生活消费 纯收入 生活消费 纯收入 生活消费

A

圭出 塞些

塞些 童当 塞当 i4140

2767 4761 3661

5153 3993 5919 4382 6977 5221

贵 州

2374

1914

2797 2166 3005

2422

3471

2852

4145

3456 省黔

2102 1705 2452 1866 2716 2104 3063 2438 3949 3500 4088 3936 4818 360l 5316 3928 5976 4741 7381 5494 2348 2078 2736 2209 3083 2503 3601 2612 4437 4115

爻士 2818 2158 3300 2536 3661 2580 4207 2790 5216 3875

1572 18213526

螽孽 2379

2838

3110 1867 2210 4367 3388 k

2109 1742

2457 1983

2742 2248 3222

2594 4002

3735 黔 西 2116 1946

2446 2040 2758 2187 3246

2651 3900 3321 南

毒点

2244 1621 2602 1819 2920 2014 3354 2499 4210 3583 黧 2369

1916 2820 2210

3190 2438 3760 2671 4633 3511

数据主要[h<2008贵州统计年鉴7<2009贵州统计年鉴7<2010贵州 统计年鉴>,<201l贵州统计年鉴>,(2012年贵州统计年鉴>,(2010 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贵卅I统计年鉴>整 理计算而得。

(四)农村教育水平滞后

黔东南州民族教育发展滞后,使得许多民族地 区人口文化水平低下,教育的缺乏导致学习新技术

自我发展的能力难以提升,知识匮乏与经济的贫 困相互影响,使脱贫难度加大。据贵州省统计局公 布的黔东南州第二次农业普查统计数据显示,2006

年末,黔东南州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79.33万 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24.42万人,占 13.62%;小学文化程度86.73万人,占48.36%;初

中文化程度55.86万人,占31.15%;高中文化程度 10.26万人,占5.7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07

县 人,占1.15%。农村从业人员165.33万人,占农村

付了灾害保险 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2.19%。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

占91.71%;从事第二产业的占2.69%;从事第三产 可 业的占5.61%。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文盲占2.15%;

措是 小学文化程度占32.15%;初中文化程度占60.61 合”的

万方数据

·60·

(五)致贫原因复杂,自然灾害频繁,返贫 率高 黔东南的贫困是自然、地理、气候、民族、宗

教、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所导致的,这 些因素既敏感又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大,成本高。 集中连片的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主要位于山区,边 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些地区,自然灾害 是导致返贫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这些区域,农 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大灾大返贫,小灾小返贫 成规律性发生,常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村占N50% 以上。如2013年3月,黔东南州部分县(区)连续出现大范围暴风暴雨、冰雹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 很大影响,天柱、岑巩、施秉、镇远、黄平等县损 失较大,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4万元左右。 三、黔东南州农村贫困问题解决的对策 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行自然灾害保险 要增强贫困人口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阻止因 自然灾害而返贫现象的进一步发生,一方面应改善 基础设施,重点投资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等 生存型设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另一方面, 和 为控制返贫问题并缓解政府救灾压力,可推行公众 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补偿和辅助社会 管理功能。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应由政府财政出 资,以县、市为单位向保险公司投保。受保障居民 由于暴风、暴雨、崖崩、雷击、洪水、泥石流、突 发性滑坡、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在上述自然灾害中

的抢险救灾行为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可获得自然灾 害公众责任保险的保障。例如2010年剑河县委、 人民政府筹资为全县51790户农户支 金,根据协议规定,在保险期内(一年),农户因 自然灾害造成房屋毁损,经相关部门认定,每户获保险公司最高赔付7000元的赔偿金。此项举 剑河县推出的“商业化补充、民政救助相结南方农村2013年第5期

万 %;

扶贫开发

农村扶贫救灾工作新举措。可将这一举措在全州甚 土人才培养旧1。并且应根据州内农村经济内部相

关 至全省内推行,有效控制农村因灾返贫问题。 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在农

(二)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加大产业化扶贫的 村贫困地区应围绕州内产业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

展需要,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大推广农村实用技术 效应

黔东南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是典型的农业 力度,配合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实施产业技术培 生

产区,应根据当地的地理、土地、气候、生态等 训、基层干部培训和返乡民工再就业培训,以确保 条件,合理调整农林牧渔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 扶贫项目的实效。同时应加强非农技能培训,做好

并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 如继续推进州内优质优质干

材、精品水果(猕猴桃、蓝莓种植2万亩、 葡萄、脐橙等)、油茶、畜牧业等项目扶贫,根据

项目开发建设形成特色产业,逐步打造一批具有现 代农业的产业扶贫新亮点,带动产业扶贫项目向产 村 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

口,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以大幅度提 高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特色优

势长效新兴产业,使贫困农户实现长期、稳定持续 增收。 (三)培育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创业

就业促增收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实效的原则, 因地制宜发展龙头扶贫企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

展。一是扶持和培育农产品加工扶贫龙头企业, 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提升

的吸纳能力;二 是在贫困乡、村建立并逐步完善村级农民专业合作 组织,以其为纽带,把广大农户与扶贫龙头企业连

接起来,引导贫困农户进入市场,让农户享受加 工、销售环节利益,促进农户增收,探索企业与贫 困村实现利益互联、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发展共

赢的“村企共建扶贫产业”帮扶新路。 (四)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但 是由于受经费投入有限、学校布局设置、师资力量 等因素影响,黔东南的教育规模和水平仍然处于比

较落后的状态。应加大州内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 育的教学设施等硬件投入力度,促进更多的当地乡

南方农村201

3年第5期 万方数据

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 (五)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实现脱贫 果、中药黔东南以生态环境优良享誉全国,民族文化的多 性和原生态性是世界上少有的,这是旅游业发展的 巨大潜力,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每年将安排不低 1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在全省300个贫困村实施乡 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多元化乡村旅 扶贫产业体系,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同时要采取大范围、全方位的宣传手段,塑造黔东 南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努力凸显黔东南民族品牌的 国际国内形象,并从基础建设、人才培训等软硬件 同时着手,切实全面优化全州的旅游发展环境,借 发 (六)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瞄准扶贫 企业实力,提高企业、基地对农民扶贫部门及民族部门应做好扶贫开发和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监测机 制,对贫困人口实行建档立卡基本信息管理。针对 贫困人口类型、收入情况、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等 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化分类施策。对符合低保条件 高标准、保障生活质量;对生产生活条件差、问题 多的、需要搬迁的对象,结合城镇建设、园区建设 和新农村建设尽好尽快搬迁;对有一定劳动能力、 通过劳动可以脱贫致富的扶贫户、扶贫低保户,通 过产业发展、劳动力培训转移、自主创业就业、社 会救助等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做到应扶尽扶,增强 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的扶持。 ·61·

劳务输出,促进农户增收。 元 于 旅游扶贫倍增计划,应争取在州内的民族村寨实施旅游扶贫项目。根据黔东南各民族村寨的特色,建 设 游 助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民族地区的群众实现脱贫∞1。 对象,分类指导

要求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做到应保尽保,并适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