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3年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期末考试 试卷 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哈师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3年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期末考试 试卷 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b906db8d4d8d15abe234ecf

单选 10*1’ 名词 5*4’ 简答4*8’ 论述2*14’ 材料1*10’ 【A卷】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针对当前世界出现的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状提出的一种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滞胀”即停滞和膨胀,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通病,表现为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并发,贯穿于经济危机的各个阶段。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A卷】布雷顿森林协定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协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即“布雷顿森林协定”)。简单地说,“协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基金汇兑本位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另一个是美元及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制。这就意味着美元成了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可以替代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7.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奋起反抗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同时苏联也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8.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9.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世界上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反映时代的

基本特征,揭示世界基本矛盾的本质内容,并预示时代发展总趋势的集中表现。

10.霸权主义:指大国或强国凭借其军事实力, 按照本国意志,对他国内政进行干涉、控制,侵犯他国领土,统治他国的一种政策。

【A卷】国际秩序:是指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处理彼此之间关系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保障机制的总和。它包含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内容,主观内容是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如何行事,反映了国际法的基本要求。客观内容表现了国际关系的实际运行状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实力和利益。

12.强权政治: 就是以强凌弱,它以追求控制、统治、支配他国为目的,以侵略、干涉、威胁、制裁为主要手段,奉行“强权即公理”的哲学,处处插手他国内政。

【B卷】“水门事件”:1972年6月17日夜,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5名成员为了刺探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全国总部水门大厦安装窃听设备,因行踪被发现而遭到逮捕,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总统在被查出对此案负重要责任而面临弹劾危险后被迫宣布辞职。

里根主义1986年,所谓的“里根主义”出台,其核心是综合运用军事、外交、经济和宣传等手段,把苏联在第三世界战略地区取得的政治、军事进展“推回去”。

欧盟是由欧共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B卷】戴高乐主义是戴高乐1958年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后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对外战略,主要内容是:第一,主张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反对一味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第二,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普遍缓和;第三,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与德国合作。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

新东方政策1969年10月勃兰特政府上台后,联邦德国政府推行的一条旨在缓和与苏联和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基本内容是:放弃使东西方对立的哈尔斯坦主义,提出“与西方合作,同东方谅解”的口号;承认民主德国是主权国家,主张实现德国统一;改善同苏联、东欧各国的关系。

【A卷】洛美协定即《欧洲经济共同体——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1975年2月28日,非加太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和欧共体9国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贸易和经济协定。主要内容是:1.非加太地区签字国的全

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市场,而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国待遇。2.欧共体建立稳定出口收入基金,以补偿46国初级产品出口下跌造成的损失。3.欧共体5年内向这些国家提供42亿美元经济援助。

21.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7月,日本田中角荣上台,提出以“对美协调为主轴”,已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是日本外交的第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若干重大国际事件: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石油危机和美元危机的冲击,美国实行战略收缩,对亚洲政策有所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采取了多边自主外交。基本内容是: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借助中国,抗衡苏联;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

【A卷】“广场协议”1985年9月22日,英、法、美、日、前联邦德国五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被称为“广场协议”。

【B卷】经济外交是指日本在政治、军事上尚不能离开美国的情况下,以所谓“和平的经济力量”作为主要手段向外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力的目的。

【B卷】休克疗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一医疗术语被用来称谓一种激进的反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休克疗法”迅速成为匈牙利以外的其他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经济转型的主要形式。

颜色革命专指以某种花卉或物品颜色为代表,亲西方特别是亲美国的政治派别利用大选机会夺取政权的政权变更行动。多数国际问题专家给其下的定义是:美欧国家通过慈善机构、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在独联体国家进行渗透,培育“政治精英”、扶持“反对派”、支持民众以“街头革命”方式夺权,建立亲美疏俄的政权。

26.“第三世界”: 泛指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经济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称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民族独立国家等。

27.宗教激进主义:(多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斗争手段分为:暴力和和平两种,前者为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称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常以绑架、暗杀、爆炸等恐怖活动为主。第三版教材136页小框里)

亚非会议由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和锡兰五国发起,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万隆举行。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率领下参加了会议,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国际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结盟运动由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起,于1961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25个国家出席。到2003年,成员国发展到116个。原则和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化。主要活动方式是召开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B卷】“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持自己的经济权益,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西方大国的控制、剥削和掠夺而建立的一个国家集团。形成于1963年。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截至2008年6月,77国集团有正式成员134个。

“第三条道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一种“新中派”的“新中间道路”,指在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之间、在凯恩斯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国家与子女自由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其政治意识与政策的核心思想是打破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传统的左右政治意识的界限,谋求社会公正和竞争的有机结合。 3.述试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A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美苏两国的变化B美国独霸世界战略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D两大阵营的对峙 (3)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 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 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第三世界的崛起

?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两极格局的松动与瓦解

A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B多种力量快速发展C两极格局瓦解

当今世界政治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 ⑴政治上两大力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势不两立 ⑵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 ⑶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交往较少 ⑷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 ⑸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B卷】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⑴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⑵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⑶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⑷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⑸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A卷】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⑵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