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大学语文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be4766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f

论证方法:归纳法(例证法)、比较法(对比论证)

第四章 课文讲解:《诗经 蒹葭》、《我与地坛》和《春江花月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个单元。第九单元礼赞爱情的《诗经 蒹葭》第十单元关爱生命的《我与地坛》和第十一单元的亲和自然的《春江花月夜》

第五课 诗经 蒹葭

第九单元礼赞爱情共有《诗经 蒹葭》《长恨歌》等8篇文章。爱情是人生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恒久的描写对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希望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对爱情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诗经 蒹葭》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每当读到这句诗的时候,我们都会联想起纯洁而又甜蜜的爱情。作者怀着梦幻般的憧憬与期待,怀着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在找寻着他的“伊人”寻而不得,无限惆怅。“台湾著名小说家琼瑶曾根据这首诗的意境创作了言情小说《在水一方》和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 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教学要求:1. 了解本诗多重的意蕴及形成这种艺术特点的原因2. 通过朗诵,带领学生体味诗歌的形式之美。

教学要点:1. 朦胧缥缈的诗歌境界。2. 回环复沓的章法 。 二、《诗经》简介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代表着2500年前约500多年间的诗歌创作成就。

《诗经》分作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合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多数是民歌。雅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都是西周王朝政治中心地带的诗歌,从风格内容、音乐性质看,多数是朝廷官吏、公卿大夫的作品。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大多是西周和鲁国、宋国的最高统治者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因此,颂就是歌颂、赞美之意。因为《诗经》是入乐的诗歌,所以其分类也是以音乐的性质为标准加以划分的。

这些诗无论相同或有异却都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商、周社会,特别是周代的人文历史状况。可以说《诗经》是商、周社会的风俗画,形象史,百科全书,具有史诗的价值和意义。

《诗经》的艺术手法有赋、比、兴。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对《诗经》所用赋、比、兴的次数频率,做过详细的统计,他说《诗经》中用“赋,七百二十;兴,三百七十;比,一百一十”。朱熹也做过类似的统计,其结果也大同小异。那么,赋、比、兴的含义是什么呢?按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虽然古今学者对赋、比、兴的解释分歧颇多,但朱熹的说法,基本上反映了赋、比、兴的艺术本质。

从艺术实践中的具体作用来看,赋是铺陈叙事、描摹景物、状写情态、借以抒情议论的艺术手法,因而用途最为普遍。比,就是打比喻,是一种渲染事物,突出特征,强化形象的艺术手法,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抒情手段。兴,是发端起兴之意。诗人往往先见他物,忽然触动了早已潜伏于头脑中的某种思绪,感情波澜起伏,很自然地唱出自己的心声。这样的诗往往具有渲染气氛,衬托意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它的章法句式和韵律方面。《诗经》的多数篇章以四言句式为典型句式,以“二二”节拍为基本节奏。但是为了抒情的需要,叙事的联贯,也常常突破四言格式,而运用一、二、三言等句式。《诗经》的章法也颇具特色。诗人喜欢运用民歌常用的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使章节回环复沓,来强化诗歌的音乐美,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三、 文本分析 1、阅读 2、词句注释

(1)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深色。 (2)伊人,那人。

(3)溯洄,沿着弯曲的水道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寻;道阻,道路险阻。 (4)溯游, 沿着通直的水道逆流向上。

(5)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 (6)湄,水边高地。 (7)跻(jí),登上高处。 (8)坻(chí),水中小沙洲。

(9)采采,众多,形形色色;未已,未止,未干。 (10)涘(sì),水边。

(11)右,向右转,迂回曲折。 (12)沚(zhǐ), 水中小陆地。

3、诗歌结构:诗分三章。每章首两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情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 4、诗意解读

(1)、讽刺说:汉代《毛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2)、诗意不定说:宋代朱熹认为:“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伊人,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3)、求贤说:

清代学者姚际恒:“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 (4)、怀人说: 清代学者汪凤梧:“《蒹葭》,怀人之作也。” (5)、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6)、朦胧诗说:陈子展:“诗境颇似象征主义,而含有神秘意味”。

林兴宅:“《蒹葭》所表现的企恋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的象征。”“伊人”象征着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及,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构成了审美的境界。 5、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