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大学语文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be4766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f

中,人只不过是些浮萍残叶而己的荒唐观点。我拒绝接受那种认为可悲的人类仍然处在种族主义和战争的黑夜之中,而和平和兄弟情谊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的观点。

我拒绝接受那种愤世嫉俗的观点,他们认为一个又一个国家最终都会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而最终随着热核战争的爆发而一同毁灭。我相信手无寸铁的真理和不讲条件的爱在这个世界上会拥有最终的发言权,这也就是为什么暂时战败的正义比得胜一时的邪恶更加强大的原因。

四、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由于这是一篇演讲稿,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演讲的语气诵读“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到篇末的部分。

2、创作背景

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缝因为拒绝为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马丁·路德·金随即号召黑人掀起罢乘运动,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生命也受到威胁,但仍号召黑人继续斗争。最后该州首府律师同意,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从此马丁·路德·金成为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

1963年,马丁·路德·金进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他率领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只是把自己对黑人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3. 背景分析:(用提问的方式讲解)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8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马丁·路德·金组织的“自由进军”运动的集会上。

(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4、课文层次结构分析:

共分为三部分

(1)第1自然段:回顾并肯定林肯总统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2)第2-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己的正当要求

第2段:揭露黑人生活的悲惨事实 第3、4段:讽刺政府的空头支票 第5段:提出实现民主诺言的要求 第6段:指出黑人权利和国家安宁的关系 第7段:呼吁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

第8段:强调与白人兄弟并肩行动 第9-16段:表明争取正义和公正的决心

(3)第17自然段到结尾:描绘梦想,展望未来,呼吁自由之声响彻美国的每个角落

本段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如同鱼跃大海,鹰击长空。作者驰骋想像,把自己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寄托在每个梦想中。这些美好的梦想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高潮迭起,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他代替美国的黑人说出了他们要求民主和自由的心声,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语势如虹,用心在讲演,用生命在呼唤。最后以古老的黑人灵歌结尾,增强了演讲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五、艺术特色及影响。

《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词,言辞雄辩,气势磅礴,充满着时代精神,给人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直至今日,它对美国的民权立法,对全世界反对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和黑人争取民主自由解放的斗争,都产生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六、研习与思考。

1.马丁·路德·金擅长用整句构成排比,试举例说明排比在本文中的表达作用。

答: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演讲词不同于一般的书面文章,它要求有强烈的现场感,要求能够控制、调动听众的情绪。这篇演讲稿堪称典范,通过大量运用排比,可以增强表达的语势语气、铺排内容、增强文章的节奏美感。同时也便于更好的去“听”。

排比句的使用在文章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第二段“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

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第五段“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

全篇使用了近七处达三十多个排比句式,马丁·路德·金用一连串结构成分类似的句子将演讲的主旨层层深入,引领听众在反复吟诵中体味内涵,感悟作者一颗对黑人民权运动的拳拳之心。将排比这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极至。

2. 根据“评析”的提示,想想《圣经》对马丁·路德·金演讲语言艺术的有益影响。

答:马丁·路德·金是一名牧师,他在宾夕法尼亚克罗泽神学院分别获得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因此《圣经》对他的演讲语言艺术有着很深刻有益的影响。文中多处的比喻出自《圣经》典故,比如“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等,用《圣经》的修辞方式把思想表达得形象生动。祈使句的使用具有先知传道的口吻,比如“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向后退”;对梦想的描绘,受到《圣经》对神迹描述的启示,“我有一个梦想,即如蒸发着热气的密西西比州、蒸发着不平等的热气、蒸发着欺压者的热气,有一天,将会转化为自由公义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