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及特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谈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及特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c37a68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及特色

作者:张瑞格

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8期

摘要:《秦腔》贾平凹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该作品还原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农村生活的变化,由于作品的现实意义非常显著,因而被誉为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著作。《秦腔》以陕南村镇为大环境,凸显了乡村人物的迷茫与彷徨。其中,运用了非常多的语言描述,凸显了人物特色和风景描绘。作为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作品,《秦腔》中的语言风格集结了地域特征、历史特征、音乐特征。笔者首先阐述了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其次分析了贾平凹《秦腔》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秦腔》 语言 音韵美 特色

在《秦腔》这一作品中,贾平凹充分运用了乡土色彩浓郁的语言,展现了其语言风格。贾平凹的语言风格不是一幵始就形成的,而是在不断的积淀和成长中改变,才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言风格。而这种语言风格被他恰当地运用在《秦腔》中,凸显了土语方言的特色,展现了语言的音韵美。

一、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

于语言自身而言,它有一定的特点,其中,音韵美就是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在听觉上更占优势。[1]而小说的语言完全给人另一番感觉,其音韵美更胜诗歌词赋的语言。若非要挑出一些毛病,就是小说的语言在声调方面不够强烈。在贾平凹的《秦腔》中,运用了大量叠词以及拟声词,还安排了长短句、对偶句等,体现了语言的音韵美。谈及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就不得不提到语言的重叠使用。从字词的重复使用中不难看出,情景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显著,更具有节奏感。譬如,《秦腔》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白雪端端往戏楼走,三踅收了拳脚,骂骂咧咧回去了。哑巴仍扶着梯子,哇哇地叫。花坛上种着月季,花红艳艳的。院子里噼噼啪啪响过鞭炮,夏天智端着白铜水烟袋走来,两人叽叽咕咕了一阵。”从这段文章中可以看出,使用的叠词较多。譬如“骂骂咧咧” 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红艳艳”“噼噼啪啪”等叠词的使用展现了场景的真实性。纵观《秦腔》全文,叠字的使用频率颇高。这些叠词的使用完全符合当时的语境,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表达效果更加出彩。[2]另外,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还体现在句式搭配具有节奏感方面。在《秦腔》中,使用了大量的短句。短句干练简洁,节奏感强烈,符合文章特色。通过短句刻画人物的生动形象,最为实用,可以恰当地烘托出强烈的气氛。 二、贾平凹《秦腔》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