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cae1eb1941ea76e58fa04a5

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教学资源检索、资源发布、资源审核、媒体素材库、网络课程等管理。按照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结构设计,以理论课、实验课、实训项目、专业素材及认证学习为实体对象,进行教学资源组织。

系统管理子系统:实现权限管理、安全管理、网络性能管理、计费管理、故障管理等系统功能,主要负责对这个系统的维护工作,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及对并发访问的支持。同时,实现用户管理,为不同用户赋予各自的权限,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源的质量。

平台门户:实现服务和资源呈现功能,将采用基于B/S动态网站技术交互模式来实现用户与资源之间的互动。实现跨平台、跨服务器、跨体系结构的系统松耦合,实现统一用户、统一登录、统一入口等重要功能,主要包括门户主页、信息管理、跟踪与统计分析等模块。提供强大的搜索引擎, 提供各种基于资源平台的应用服务,如在线测试、网络课堂等,满足校内外用户资源检索和教学互动的需求。

五、项目建设步骤

建设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动、申报建设项目阶段;第二阶段为资源库基本建设,验收阶段;第三阶段为资源库完善、补充、共享阶段;第四阶段为资源库维护、持续更新阶段。

(一)启动、申报建设项目阶段(2010年6月至 2011年2月)

开展广泛调研,调研医药行业对药物制剂人才需求的规格以及对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和素质的要求,调研各高职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规格等情况,形成《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市场需求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设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面向全国医药行业岗位需求的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调研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现状和不同人群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形成《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需求调研分析报告》,为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跨行业和区域,整合优势资源和成果,组建项目开发、建设团队。申报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二)资源库基本建设、验收阶段(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

将完成资源库框架建设、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基本要求、主要9门专业基础课程和9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素材(课件、图片、动画、视频以及部分仿真

31

软件等)的制作和所有教学环节相关内容的完整上网;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相关文件的研制与上网;现有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案例介绍、相关12个专业规范文件上网,以及完成相关12个专业各级各类精品课程收集、整理、更新,并建立链接工作;完成相关专业网站的收集与链接工作;完成相关12个专业的在线考核平台的建设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在线测试题库建设工作;建设招聘与就业服务平台等。完成项目验收。

(三)资源库完善、补充、共享阶段(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 将在取得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对资源库框架进行优化;对一期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将课程中心的课程数扩展到23门,教学资源素材同步增加;启动培训与取证模块的相关内容的建设工作,包括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培训、以及各类工种的培训与考核等;启动企业模块的建设工作,包括行业动态、企业风采、企业文化和人才需求等方面;完成GMP论坛平台的建设工作;完成医院药师、职业资格在线测评题库的建设工作。

(四)资源库维护、持续更新阶段(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 将根据医药行业和教育发展要求对前期建设内容进行维护、更新和补充,使其一直保持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各校相关专业网络教育的主要平台;在获得相关院校、行业企业充分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药学教育发展动态模块——为从事药品(药学)类专业教育的工作者了解最新动态服务;执业药师模块——为执业药师的考前学习、继续教育和交流服务:科普教育模块———为全民提供药物相关知识以及了解合理用药和相关文献检索服务。

六、项目建设基础与条件

(一)建设基础

1.已经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调研工作。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不是简单地整理、集合现有教学资源,不是把已有的精品课程累积起来做精品课程库。资源库建设的工作起点是从调研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规格,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调研资源现状及使用需求开始。

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工作过程中,组织力量在全国医药行业内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方面进行了广泛调研,调研各高职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改

32

革、人才规格等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形成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解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现状和不同人群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使资源库建设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2010年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国内10余所医药类高职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的同类院校教师、学生以及各大中型制药企业进行了资源现状和需求调查,共发出问卷2519份,回收问卷2519份,回收率100%。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现有专业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现有资源数量、质量情况;教学资源需求,资源获取途径及用途;资源建设内容;资源素材形式需求。此次调研结果为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通过调研了解了国内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情况、资源建设情况,为组建项目开发团队,最大限度的整合、利用国内优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2.项目建设院校已探索、形成了多种符合双方需求的校企合作体系。 职业教育本质是依托行业和企业的一种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依靠企业和行业提供的技术和职业标准以及用于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安排教学内容。项目建设院校依据职业教育本质,积极探索订单式等多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订单式培养是高职院校主动贴近企业,根据企业用人规格进行“量体裁衣”的有效形式,让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订单培养吸引企业专业人员参与教学;引入企业培训体系;改革学校原有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创造条件;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之中。校企合作体系的建立为资源库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建设条件

在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下,能够整合全国高职院校及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同时,教指委将对教学资源开发项目进行指导,使得该项目占位高、前瞻性和先进性强、具有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项目开发、建设团队单位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1.项目建设团队优势凸显

项目建设团队由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和专业建设领先的医药类高职院校的

33

优秀师资、著名企业专家、国内专业教育领域权威人士共同组成,共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1)项目建设团队中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作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能够为资源库建设提供建设经验。

(2)目前项目建设单位有药物制剂及相关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项目开发建设团队成员中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5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6人。由相关高职高专院校的优秀师资、行业领域及企业著名专家、国内专业教育领域权威人士组成的建设团队,能有效地保障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3)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行业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资金(捐赠)、设备、技术标准,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使资源建设能够及时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标准,保证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的实用性及先进性。

(4)国内从事专业网络考试系统、教学资源平台、精品课程、虚拟仿真软件研究和开发的企业之一英特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加盟为资源库网络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2.项目联合申报院校专业建设基础实力雄厚

(1)项目建设单位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为资源库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已建成具有GMP仿真环境的校内制剂实训基地4个,其中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基地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为广东省示范性建设项目,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物制剂生产和检测实训基地为浙江省示范性实训基地,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GMP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