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cb0c3e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3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4 出示“读读说说”,学生读句子,说句子。 三、看图,指导背诵。 1 看图提示背诵。 2 看文听老师朗读。

3 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实践活动:画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24 画家乡

涛涛:海边、海、船、贝壳 山山:山里、山、水、树、蘑菇 平平:平原、稻子、棉花、菜地?? 青青:草原、草、羊群、马

京京:城市、街道、楼房、街心公园??

教学反思:

课题:25快乐的节日

设计意图及修改

、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丰、乐、由”等8个字。(知识目标) 2、以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能力目标) 3、感受生活的快乐幸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激发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等 教具:

1、录音机及《快乐的节日》歌曲录音带 2、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思路设计: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适合朗读。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

对于《快乐的节日》这首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悉,甚至能进行演唱。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会生字,读好课文。同时,就发挥文章语文特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歌曲引入:播放《快乐的节日》,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

2、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节日?过节的时候你们开心吗?谁能把当时快乐的情形介绍给大家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快乐的节日》。 (板书课题) 二、朗读、探究

(一)自学(自选方式,自主读文,培养学习能力。)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组内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利用书中的“我会读”,组内互读,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引导学生互评。 (二)识字(合作交流,自主识字。)

1、出示字词卡片,指读生字。教师适时强调重点字音:如“祝”读翘舌,“祖”读平舌。 2、你还有哪些新的识字方法吗? 3、游戏巩固,利用卡片猜读词语。

(三)诵读(感知课文内容,引导感情朗读。)

1、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2、听范读,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写字(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自主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归类。

2、从中选择典型字练习,写一写,评一评。其他字借鉴以前的熟字练写。 3、展示写字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巩固,启发入境。) 1、出示字词,巩固认读。

2、指读课文,启发思考: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二、朗读(自主学习,交流感受,促进朗读。)

1、分组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书体会。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巡视,相机启发学生思考: 小朋友们要过快乐的节日,他们邀请谁来参加了?

“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课文中把“我们”比作什么?为什么?你能用“??像??”说一句话吗? 3、汇报朗读,感情指导。(可以采取男女生分读、小组读、分段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快乐”,表现快乐。 三、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1、启发学生交流背诵方法。如:看图背、抓重点词背、分段背、边唱边记等形式。 2、自由练习,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四、欣赏(听唱歌曲,升华情感体验。) 1、播放歌曲,依词唱歌。

2、听曲读文,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读文。 3、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反思:

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阅读课)

设计意图及修改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情感目标) 2.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等 教具:歌曲、挂图等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设计:

对于《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悉,甚至能进行演唱。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读好课文。同时,就发挥文章语文特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 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创作背景:

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4、整体感知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精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同座互相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并说说诗歌写了什么。 四、再次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园地六

设计意图及修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能力目标) 2、认读5个生字,培养认字的多种途径。(知识目标) 3、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能力目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感受祖国的领土辽阔,培养良好语感。(情感目标)

5、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能力、情感目标)

6、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知识目标) 7、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知识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复习巩固所学汉字。

2、学会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方法:练习、讨论、交流等 教具: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是复习课,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并从中学会相应地学习方法。教学时可以直接引入本课的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总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口语交际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力及创造力,在展示台中扩展识字,提高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