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王淑贞_解说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王淑贞_解说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cc70c0c1ed9ad51f11df259

在开始的时候她对祖国医学她是有一个怀疑的态度,那是1958年吧,针灸运动,每个人都学扎针,在自己身上,她看了之后觉得不对头,她说我死也不扎针。

对于王淑贞这样受西洋教育的人来说,中医是陌生的领域,但她毕竟是大科学家,虽然她不信中医,但这并不妨碍她去了解它,她仍然以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当王淑贞真地了解中医时,她对祖国传统医学变得十分热忱。

【采访】 李超荆——

她的观点就改变了,那个时候我学习中医,她就鼓励我,说你要好好学习中医,中医是个宝,妇科有很多病我们没办法解决,现在靠你们把宝发掘出来以后呢,来解决这些妇科的疾病。

好的医生对病人真诚,对科学赤诚,王淑贞认识了祖国医学宝库,便创造性地把中医的理论技术用于西医,同是学医的儿子从美国回来探亲,王淑贞没有张罗给儿子做好吃的,而是安排儿子到医院观摩针灸麻醉剖腹产。

【采访】 李超荆——

她特地安排了一个手术,就是针灸麻醉剖腹产,结果她孩子亲眼看到那个孩子生出来了,妈妈还是微笑着,抱过来,给她看她的儿子。他非常高兴,哎呀,他说这简直是奇迹,他非常奇怪,说中医这么神奇啊!他说我一定要出去宣传。

王淑贞当年是医学院的一级教授,但这个大教授的特点却是把基础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她说好医生最基本的条件一个是仔细,另一个是对病人的态度。做手术她认为不在于你做了多少,有多大难度,而在于你每做一次有没有收获。她反对乱用抗菌素,而是强调严格地消毒和隔离,她说,我做手术时,除非病人已有感染,否则很少为了预防感染而给予抗菌素。她甚至对医生做手术时刀口的长度都会一丝不苟地计较。

【采访】 张惜阴——

因为病人嘛,切口不能切得太长,比如说我这一刀切下去了,本来应该是切这么长,我怎么切长了,缝什的时候,她就问你一句,张惜阴,你今天的切口是不是太长了?

她认为,妇产科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包括着许多有关学科的学问,涉及内分泌学、病理学、免疫学等等,但她更认为在缺医少药的中国,妇产科要有自己的特色。

【采访】 王光正——

我们妇产科的特色,能够切实地解决人民的一些疾苦,她提出来教学必须为医疗、科研服务,科研必须对医疗和教学服务。

9

她规定医生一定要阅读英文文献,以扩大视野,拓展思路,她教导下级医生,阅读文献是让我们开阔眼界,但不能照搬照抄,要有自己的观点,吸取外国人的经验,结合我们的现实为广大病人服务。她的理想是为中国的妇产科学培养出一支完整的梯队,发展出中国自己的妇产医学。

【采访】 王光正——

王淑贞院长呢,她的思路,除了医院培养人以外,还开了很多学习班,支持各个科开学习班,把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能推到全国各地。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堪称我国妇产科学术活动的中心。

【采访】 邵敬於——

不断地培养些人出来,能够把自己的知识传到下面去,这个是最宝贵的,因为知识不是个人的。

邵敬於说自己的记忆中,最清晰最深刻的老院长的话就是“知识不是个人的”。自1959年大学毕业,他前后在王淑贞身边受教十多年,深深感受到一位在中国妇产科领域开拓的长者对后来人的殷殷期望。

【采访】 邵敬於——

她很重视外文的学习,她自己来抓的,那时候教英文的话要顶住一些风险,那时候不允许学外国人,学美国人更不行,但是那时候她抓英文抓了好多年。

那时,运动接连不断,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也阻断了,没有教材,王淑贞就自己选文章,打字油印她都亲力亲为。

【采访】 邵敬於——

那时候我们有十几个医生,每个礼拜的晚上她总是给我们念应该怎么读的,真正把这些学生,尤其我们这些医生像自己子女一样,我觉得这种精神使得我们非常感动,所以对我们讲,知识是人类的,不是个人的。

伴随着大跃进的还有知识界“拔白旗”运动,一批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的专家教授成了“资产阶级白旗”被批判,在妇产科,王淑贞首当其冲。

【采访】 李超荆——

10

她被批斗得厉害,说是反动学术权威,主要这里头就是这句话,中医不科学,我死不扎针,就这么一句话也上纲上线。

【采访】 邵敬於——

每次运动搞了以后,可能对她是个打击,但是完了以后她还是认认真真去做她院长的工作。

但毕竟经过解放后十年的建设,中国的妇产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60年,王淑贞主编的《妇产科学》出版了,这是中国第一本自己编写的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而且沿用至今。

王淑贞还担任了全国计划生育临床小组的负责人,开始尝试并推广各种避孕措施。当时国外已经推广避孕环,但中国还没能力制造,而且由于西方的封锁,任何资料信息都得不到。

【采访】 李超荆——

因为她的儿子在国外,她就叫她儿子想办法把避孕环寄回来,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结果她的孩子就托人给她带回来了,她高兴得不得了。

文革开始了,王淑贞经历了人生最深的磨难。

【采访】 李超荆——

肉体上的迫害,再加上人身上的侮辱,就是给她挂马桶,大便放在里头,用开水冲下去,就挂在她的脖子上,让她熏那个大便的味道。

【采访】 王义芬——

闻了觉得分量不够,去她们家里找一个变压器,起码有一二斤重,再扔在里头,就这样受罪,所以后来她到放出来都驼背了,本来挺直挺直的一个人,没办法,头低头低,就直不起来了。

【采访】 李超荆——

你说,那个时候她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这样的折磨,但是她一点眼泪也没有出,一声也不吭。

拿手术刀的手拿起了马桶刷,指导中国妇产科最先进的头脑开始面对最简单的体力劳动,她无怨,依旧很认真。

【采访】 赵珺琇——

后来等到“解放”以后,她分配到供应室工作。我知道,那时候王院长要洗手套的话,供应室那时候用手套不是一次性的,要重新洗,消毒以后再用,她都洗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11

厕所要她管,她照样把厕所管得好好的。

远在天津的弟弟自杀了,但王淑贞依旧坚强。许多年之后,侄女才明白她怎么熬过来的。

【采访】 王义芬——

我说娘娘,你那时候有想法吗?她说没有,我吃苦管吃苦,我忍耐得了。她说我不要紧,随便他们怎么样作弄我,我都要坚持活下去,我就要看看我到底是个坏人还是好人,我到底做错什么事情了,所以我不能死。

她已年近古稀,她被下放到保健科,又一次到工厂、下里弄,但她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

【采访】 赵珺琇——

我就知道群众是非常非常欢迎她,工厂里的工人夹欢迎她来,红房子的院长到我们这里来普查了。

文革过后,王淑贞已是年近八旬,她办了很多的学习班,她仿佛有一种迫切,她要把知识传下去,她更要把医德传下去。

王淑贞八十岁了,她计划着一项大工程,她要编写一本中国妇产科的大书,把自己60年的实践与理论写出来,让所有的后来者在她们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她组织起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妇产科专家。

【采访】 袁耀萼——

天津么是俞霭峰,北京么林巧稚,上海就是王淑贞,哎哟,那是非常非常认真的,所有的稿子她分给这些专家,各地的专家,再拿回来,她都每一个字每一个章节她都要自己看过,审对过。

【采访】 刘吟秋——

她背有点驼了,后来岁数大了,她就是都放好,一排排放好,每天从早上吃好早饭开始,就一直站在那里看这个稿子,她是一张一张看下去。

每天早上吃过早饭,王淑贞就站在了书桌前,这一站就是一天,就是三年。

12

【采访】 刘吟秋——

她说我要赶快看,她就怕自己突然生病,她是有病,她这个背上的脊椎经常痛,她后来住院了,这个地方痛得很厉害,也大概因为长时间弯背的关系。她觉得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不赶快做好,哪一天突然病倒,到底已经八十多岁了。

1983年,凝聚了许多人心血的《妇产科理论和实践》一书出版,这一年王淑贞84岁。有人说她是用晚年的光,照亮着中国妇产科前行的路。

但这位“中国女医生”老了,她走不动了,她的一生负重太多,她显然已背负不动了,她渐渐忘记了过去的人和事。

1991年,王淑贞去世,但她最后还是没有忘记中国妇产科事业。在去世前两年,她在自己尚且清醒的时候立下遗嘱,将住的小洋楼拍卖,所得钱款设立奖学金,帮助年轻的妇产科医生出国深造。

【采访】 高晞——

他们可以称之为是真正的第一代的现代医生,他们这一代不是说我作为一个好医生就够了,在这一代医学家的心目当中,他们有一种国家的关怀精神,他们非常强烈地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包括对这个国家的医疗事业的关怀,这样一种态度,所以他们会付出自己全部的身心,他们是想用他们自己的努力和学术研究去建设中国的现代医学。

(大师《王淑贞》全集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