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施工组织设计 - secret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地源热泵施工组织设计 - secret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ce00a1010661ed9ad51f3f0

撑交替进行,每次交替的深度宜为0.4-0.8m。

⑥撑板的安装应与沟槽槽壁紧贴,当有空隙时,应填实。横排撑板应水平,立排撑板应顺直,密排撑板的对接应严密。

⑦采用横排撑板支撑,当遇有地下钢管道或铸铁管道横穿沟槽时,管道下面的撑板上缘应紧贴管道安装;管道上面的撑板下缘距管道顶面不宜小于100mm。

⑧支撑应经常检查。当发现支撑构件有弯曲、松动、移位或劈裂等迹象时,应及时处理。 雨期及春季解冻时期应加强检查。 ⑨拆除撑板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支撑的拆除应与回填土的填筑高度配合进行,且在拆除后应及时回填;采用排水沟的沟槽,应从两座相邻排水井的分水岭向两端延伸拆除。 5、管道基础

按设计要求沟底夯实后做300*100的细砂垫层。 6、管道的交叉处理

①给水管道施工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本节规定处理并通知有关单位。

②.聚乙烯给水管道严禁在雨污水检查井及排水管渠内穿过;管道与热力管道间的距离最小不得小于1.50m;与其他管线交叉敷设时,交叉点净距不应小于 0.15m,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的有关条款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7、沟槽回填

①.给水管道施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沟槽应及时回填。

②.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前,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应小于0.5m;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其余部分。

③.回填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槽底至管顶以上 50cm 范围内,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 50mm 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采用细粒土回填;冬期回填时管顶以上50cm 范围以外可均匀掺入冻土,其数量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

15%,且冻块尺寸不得超过100mm。

④.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运入槽内时不得损伤管节及其接口。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 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回填其他部位时,应均匀运入槽内,不得集中推入。

⑤.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且不得损伤管道;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50cm范围内,应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cm。

⑥.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但基础底面的高程不同时,应先回填基础较低的沟槽;当回填至较高基础底面高程后,再接上款规定回填;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接梯形,且不得漏夯;采用木夯、硅式夯等压实工具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度不得小于20cm。

⑦.当管道覆土较浅,管道的承载力较低,压实工具的荷载较大,或原土回填达不到要求的压实度时,可与设计单位协商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具有结构强度或可以达到要求的其他材料回填。

⑧.没有修路计划的沟槽回填土,在管道顶部以上高为50cm,宽为管道结构外缘范围内应松填,其压实度不应大于 85%;其余部位,当设计文件没有规定时,不应小于90%。处于绿地或农田范围内的沟槽 回填土,表层50cm范围内不宜压实,但可将表面整平,并宜预留沉降量。 8、检查井砌筑

①阀门井砌筑参照图集S231。 ②给水管道的井室安装闸阀时,井底距承口或法兰盘的下缘不得小于100mm,井壁与承口或法兰盘外缘的距离,当管径小于或等于400mm 时,不应小于250mm;当管径大于或等于500mm时,不应小于

-9-

350mm。

③砌筑圆形检查井时,应随时检测直径尺寸,当四面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应大于30mm;当偏心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应大于50mm。

④砌筑检查井的内壁应采用水泥砂浆勾缝,有抹面要求时,内壁抹面应分层压实,外壁应采用水泥砂浆搓缝挤压密实。

⑤检查井砌筑或安装至规定高程后,应及时浇筑或安装井圈,盖好井盖。

⑥雨季砌筑检查井,井身应一次砌起。为防止漂管,可在检查井的井室侧墙底部预留进水孔,回填土前应封堵。

⑦冬期砌筑检查井应采取防寒措施,并应在两管端加设风档。

⑧检查井及其他井室周围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现场浇筑混凝土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宽度不宜小于 40cm;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9、支墩浇筑

管道及管件的支敦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10、管路安装

①.聚乙烯给水管道严禁在雨污水检查井及排水管渠内穿过;管道与热力管道间的距离最小不得小于1.50m;与其他管线交叉敷设时,交叉点净距不应小于 0.15m,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的有关条款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②.聚乙烯给水管道穿越路面等设施时应采用不得小于穿越管外径加100mm 的套管,且应在设计及建设单位的认可下进行。

③.聚乙烯给水管路在转弯、三通、阀门等部位应采取防推脱的混凝土支敦或金属卡箍拉杆等技术措施进行固定。

④.管道连接应采用相应的专用连接工具,连接时严禁明火加热。

⑤.热熔连接工具的温度控制应精确,加热面温度分布应均匀,加热面结构应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热熔连接前、后应使用洁净棉布擦净加热面上的污物。

⑥.热熔连接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施加的压力以及保压、冷却时间,应符合厂家工具及管材、管件的要求。在保压、冷却期间不得移动连接件或在连接件上施加任何压力。 ⑦.热熔连接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两待连接件的连接端应伸出焊机夹具一定自由长度,并校对两对应的待连接件,使其在同一轴线。错边不宜大于壁厚的10%。

⑵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连接面上的污物应使用洁净棉布擦净。 ⑶待连接件的断面应使用热熔连接工具加热。

⑷加热完毕,待连接件应迅速脱离加热工具,检查待连接件的加热面熔化的均匀性和是否有损伤。然后,用均匀外力使连接面完全接触,并翻边形成均匀一致的凹缘,凹缘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⑧.热熔承插连接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管材端口外部宜进行倒角,角度不宜小于 30°,且管材表面坡口长度不大于4mm. ⑵测量管件承口长度,并在管材插入端标出插入长度和刮除插入段表皮。 ⑶管材、管件连接面上的污物应用洁净棉布擦净。

⑷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63mm 的管道热熔承插连接,应采用机械装置的热熔承插连接, 并校直两对应

的代接管件, 使其在同一轴线上。 公称外径小于63mm的管道热熔连接,在整圆工具配合下,可采用手动热熔连接。

⑸管材插口外表面的管件内表面应使用热熔承插式加热工具加热。

⑹加热完毕,待连接件应迅速脱离承插连接加热工具,检查待连接件的加热面溶化的均匀性和是否有损

-10-

伤。然后,用均匀外力将管材插入端插入管件承口内,至管材插入长度标记位置,使其承口端部形成均匀凹缘。

⑨.管井内管道需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预制,水压试验合格后配合土建进行下管。 11、管路水压试验、水冲洗

①.垂直埋地管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 分钟,观察无明显压力降后,将其密封后插入钻孔。完成灌浆之后做第二次水压试验,稳压 1 小时,观察无明显压力降,则认为合格。试验压力以设计要求为准。

②.埋地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 小时,观察无明显压力降,则认为合格。

③.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 小时,观察无明显压力降,则认为合格。 ④.埋地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五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 小时,观察无明显压力降,则认为合格。

⑤.水压试验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与检查,不得有渗漏。 ⑥.管道分段试压合格后应对整条管道进行冲洗消毒。管道冲洗应另行编制实施方案。

⑦.冲洗水应清洁,浊度应小于5NTU,冲洗流速应大于1.0m/s,直到冲洗水的排放水与进水的浊度相一致为止。

12、经确认,本工程中钻孔施工工艺为特殊工过程,特殊过程的专项方案,如下:钻孔质量控制方法、器具

1、钻孔定位应根据钻孔设计要求,选择便于施工,又有利于安全的位置。 2、钻孔地基必须平坦、稳固、适用,必要时,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机械设备安装必须稳固、水平、周正,前后对正。天轮、立轴与孔口的各中心线不行在同一直线上,机械传动部分不行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或防护罩。

4、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及实际要求,选择适意的钻头类型及相关的钻进参 数,并配置合理的钻具结构,遵守相关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5、应根据岩性、地下水质、钻进方法、钻孔深度及工作要求选择不同的类型的冲洗液,其性能指标应满足相应要求。

6、重点是做好钻孔防斜措施:

⑴开孔随空伸向孔内连续加入钻挺,数量达到要求后,方可加入钻杆。 ⑵使用笔直岩芯管、钻挺和钻杆,弯曲钻具不得下入孔内。 ⑶钻进 “软硬互层” 等一些底层、 钻压比正常钻压低20-30%, 以防止出现 “顺层跑”或“顶层跑” 。 ⑷三版钻金规程参数要一致,严禁压力忽高忽低。 ⑸正常钻劲,加压要稳缓,循序渐进。 ⑹特殊易斜层,钻具必须带扶正器。

⑺下钻要稳,因孔内掉块或地层缩径,要勤提动钻具。 ⑻扩孔必须带导向。

第三节 质量保证体系

3.1、工程质量目标:优良工程 1、 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2、 材料进场验收合格率90%以上。 3、 顾客满意率达到80%。

4、 轻伤事故为零,千人负伤率控制在1‰以下。

-11-

3.2、具体质量要求:

⒈建立以工程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现场工程质量管理网络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坚持谁施工,谁负责的工程质量原则,严格遵照施工“规范”、 “规程”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按“标准”的基本方针。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确立工程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做到质量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坚持按施工程序和作业顺序组织施工加大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力度,确保工程质量达优良标准。 ⒉参与工程施工的全体人员应树立视用户为“上帝”和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思想意识。认真贯彻上级对工程质量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公司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和现场从事施工作业人员,都要熟悉和掌握本专业规范中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熟悉本专业操作的工艺技术。工程质量管理坚持从基础工作做起,工程质量从源头及操作者抓起。

⒊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要积极推行现代化全面管理方法,根除经验型管理的弊端,工程质量管理做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⑴建立并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

凡直接涉及到工程质量要素的单位、部门和工作岗位都要明确自身在工程质量工作上的范围、任务、要求、责任和权力。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目标明确、管理有序、责任到人、行为标准。 ⑵坚持工程质量工作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工作会议,布置、协调或落实工程质量工作,处理解决质量问题,学习质量法规,开展经验交流。

⑶执行质量工作报告制。

工程因设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因工程特定环境条件所限,无法执行现行规范或规范的。要向设计、监理、建设单位或质监部门书面请示报

告,征得处理解决。市质监站签发的质量返修单,质量事故隐患通知单或质量问题口头通知等,除按要求进行解决处理外,要将其处理结果及“通知单”一并上报公司生产部备案入档。工程质量发生事故要逐级书面报告,不得迟报,瞒报或谎报。 ⑷文件资料传递签字制度。

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调试方、分项分部工程技术交底书、工程交工初步验收方案等的申报批准签字、签收。涉及到质量工作报告内容的书面文件需报送、批准及签收。工程的各种质检,如隐蔽工程验收,设备开箱检查,管道冲洗及试压,班组质量自检,工序,分项及分部工程质量检查、评定等都要履行签字认可手续。 ⑸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编制施工技术交底书。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及时向施工班组进行细致的工艺技术、施工顺序、操作方法、工作内容,质量标准,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专业和上、下道工序配合关系方面的交底。使操作者对其有深刻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

⒋工程所需设备、材料是构成工程整体的物质基础,其本身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工程设备、材料进场质量核验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工程设备、材料检查验收制度。 ⑴进入施工现场的工程设备,必须进行严格的开箱检查,开箱检查时应与供货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及材料员、施工技术员共同进行。 ⑵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全部进行质量检查。,管材应无变型、无严重锈蚀、无裂纹重皮,且均应具

备有效的化学、物理检验合格手续。管件规格通径标准。各种阀门开启灵活,密封严紧,接口标准,无机械损伤和锈斑。其他材料,均要按照有关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质量要求,且具备产品合格证,方予以验收。

⒌经过质量检查验收的设备、材料,置于施工现场保存时,要有防雨雪、防潮湿、防霉变、防日晒、防火、防变型、防污染及防机械损伤等措施。不宜存放在室外的设备及材料,应将其置于室内,按其材料类别,品种分别存放,材料摆放要整齐、有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