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ce0e6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a

曲是 、 、 。

5.理解文章结构(分为四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6.思考:再朗读一遍课文;如果有什么感想或疑问可用铅笔在书上圈点与批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品读着这意蕴隽永的诗句,朋友之情让人回味;“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吟唱着耳熟能详的歌词,朋友之情促人奋发。翻开人生的字典,朋友,多么令人心驰神往。有些人的朋友是同龄人,有些人的朋友是忘年交。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却是他的外祖母,正是在外祖母那朋友般的关怀下,作者一步步走向光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二、看幻灯片,了解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了解其成长土壤

1. 走近作者。

高尔基(1868—1936),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为贫困生活所迫,他只受过两年小学教育,之后便辍学作童工和学徒谋生,后自学成

才。主要作品有《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列宁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2. 了解背景。

高尔基童年寄居在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这是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生活里,生活像“铅样沉重”,高尔基的童年充满苦难。所幸的是,他的周围也有许多善良正直的人,他们给了高尔基良好的影响,给了高尔基力量和支持。其中首推外祖母。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三、交流反馈

(由同学根据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1.文章题目所说“童年的朋友”在文中指谁?为什么把她称为“童年的朋友”?

明确:童年的朋友指外祖母。外祖母关心“我”、理解“我”。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把外祖母的形象描述出来。

这是一个 的外祖母(健康、慈爱、乐观、坚毅)。 3.请问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具体描写了外祖母的

哪些方面?

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描写了她的头发、眼睛、脸、嘴唇、鼻子、身材等。 4.初步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七小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描写外祖母的外貌。

第二部分(2-6):通过语言和外貌描写,突出她温和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7):写外祖母是“我”童年最好的朋友,给“我”爱和坚强的力量。 四、探究思考

1.品读课文,具体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筛选信息。请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并作出评价。(师生通过讨论、探究共同完成) 阅读信息卡

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外貌——“形”) 你的评价(人物的性格——“神”)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 小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

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

快活 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体现“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2.外祖母和“我”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血缘关系,那么是什么关系呢?用文中的话来概括。

明确:“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3.如何理解“朋友”关系? 阅读信息卡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朋友”关系(同学小组讨论)(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