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三要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绘本教学三要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cfbb309fab069dc5122018d

我眼中的?绘本教学?

在经历了一次次有关?绘本教学?的培训学习之后,我从最初的对?绘本?非常模糊的认识(只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到如今的对绘本形成一些自己的理解、看法以及感受,特别是参加了由温州市戴仙仙老师组织的关于绘本教学的市级优质课评比以及温州一幼的?绘本教学?特色展示这两次的隆重而又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就像是接受一场特大的洗礼,一些关于绘本的疑惑、思考随着省幼教专家虞莉莉老师和戴老师的专题介绍而显得逐渐清晰、明了。戴老师对绘本不是单独切割开来的,而是跟纲要的联系、跟语言教学的关系、跟早期阅读的一致性谈起,帮我们理清了思路,也讲授了在绘本阅读中秉承的几个策略、原则、规则和教学链的概念。现加以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

一、绘本的概念

●什么是绘本。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

●绘本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为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服务的教与学的全过程,使师生共同进步的活动。 二、绘本的特点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

●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像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协调; ●从结构的角度看,精美完整(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独页、跨页等)。 三、绘本教学的目标:(即三要三不要) ? 三要?:

●要激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现在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

●要关注自主阅读的培养,重视对孩子读图、看图、阅读图的技能(关注到绘本的特质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绘本是文化传承的通道,要培养孩子的智慧

?三不要?:

●不用怀疑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是看绘本的天才 ●不必强求完整的故事内容

●不必强调深奥的道理(随机渗透)→因为绘本不单单只是一个道理,隐含在里面的教育意义很多很多

四、绘本教学的教育意义

《纲要》中指出:?把阅读纳入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所以,开展绘本教学的意义是很大的: 1、提升幼儿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书的一种感悟能力。 2、培养儿童观察图示和以图示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的学习行为。 4、得到相关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经验。 5、培养幼儿的图画和文学的审美情操。 6、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7、培养幼儿爱书的习惯和规则。

8、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互动学习。(听取别人信息、补充别人的信息、传达自己信息) 五、绘本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整合性原则:幼儿经验与教师经验的整合;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的整合;自编故事和文本故事的整合;多种手段(学科)的整合;生活中渗透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学校和亲子阅读的整合。

1

●互动性原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亲子互动;家园互动。 ●提升性原则:儿童阅读经验梳理应用。

六、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多种课型

自我赏读:让孩子自主选择绘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与画面自我赏读,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积累文学的语言。

心动辞发:可以仿照文本中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生活与想象世界,可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精彩教学片段例举:

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课上有这么一个环节。 师:静静地看看这两幅画面,哪些地方让你心动。

幼:大兔子抱着小兔子的动作让人感觉就像抱着一件宝贝。

师:小兔子就是大兔子的宝贝,你能从大兔子的动作中感受到这一点真好!

幼2:小兔子已经睡着了,大兔子疼爱地端详着它,大兔子看小兔子的眼神很让我感动。 师:妈妈也经常这样疼爱地端详你,是吗?

幼3:小兔子睡着时的动作让我感觉在妈妈身边很安全也很幸福。 师:是呀,你看它敞开两臂,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师:此刻你想用一句怎样的话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幼:我爱你从山的这边到海的那边。 幼:我爱你像海那么深。 幼:我爱你像草地那么大。 2、表演型

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对话丰富的绘本适合进行表演型的阅读。除了绘本中的故事,老师当然也可以鼓励孩子在适当的时机将他们创作的故事以各种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充分发挥孩子的表演天份。

表演型的绘本阅读课一般结构为:

情节表演:以表演的形式展示整个故事或重点片段的情节。本学期我带我的学生们共同阅读了杨红樱亲子绘本故事?之一的《巧克力饼屋》,当我在读到?老鼠叽叽和老鼠吱吱也想到巧克力饼屋里来,可他们才不稀罕做香香、甜甜的梦呢,他们是想来偷吃美味的巧克力饼的。?这一段时,设计了这样的创造性角色对话表演:

教师(把一位幼儿拉到一旁,偷偷地):?叽叽,我想吃香香甜甜的巧克力饼。? 幼儿(机灵地接着?吱吱?的话):?我也想吃,等他们睡着了,我们去偷吃好不好?? 教师(一脸担心地):?好是好,可万一被他们发现了怎么办呢?? 幼儿(拍着胸脯,自信地):?没问题,我们老鼠是最机灵的,晚上,你把风,我去偷。? 在这样的表演中,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总能让老师惊喜不已。 3、想象型

想象是绘本的特质,想象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想象型的课是相对于赏读型与表演型而言,想象占了特别大比重的课,适用于想象奇幻的幻想类的绘本。 想象型的绘本阅读课一般的结构为: 赏读封面

猜想故事:幻想类的绘本,图画往往很能引起孩子的共引发孩子的想象,阅读伊始,赏读封面,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读文赏图

想象体验: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回味细节

再现情节: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故事想象的生发点。所以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有必要引导孩子前后对照着品

2

味细节,以产生心灵的顿悟。联系生活

满足想象:绘本的故事与图画会自然引发孩子的天性的幻想,令他们浮想联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充分交流,以满足孩子天性的爱幻想心理。典型教学设计例举: 绘本:《贝尼都会干什么》 1、赏读封面:

(1)出示绘本封面:

封面上这个男孩叫什么?除了这位可爱男孩贝尼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呀?

(画面上有:正滴着水的水管子;贝尼头上戴着的插着羽毛的奇特帽子;脖子上挂着一架望远镜;手上拿着的手电筒和潜水镜;虎斑猫;沙发;贝尼还穿着一双散了鞋带的鞋子……学生看了以后一脸的迷惑与好奇。) (2)这真是一幅奇异的画,小朋友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个究竟了吧,那就一起出发吧!让我们轻轻地打开第一页:咦?你看到了什么呀?(一条长长的鞋带)再来看看书的最后一页:你又看到了什么?(也有一条长长的鞋带)

(3)看来这两条鞋带很重要哦!猜猜:这鞋带和贝尼有什么关系吗?(生自由猜) 2、读文赏图 想象体验

这条神秘的鞋带就带着我们拉开了故事的帷幕—— 3、细节回放 情景再现:

(1)故事讲到这儿,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要不咱们回过头来再去看看, 仔仔细细地观察一番,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 (2) 图画回放,边观察边讨论

(学生逐渐醒悟:故事讲的是贝尼和他的小伙伴一起玩的一个幻想游戏。) (3)再次出示绘本封面

(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封面中出现过的东西都是贝尼游戏时所需要的道具,原来贝尼小朋友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些暗示呀!) 4、 联系生活 追忆过去 (1)看着贝尼和他的小伙伴玩得那么开心,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小时候经常玩的一些游戏,想听听吗?

(师回忆童年时的快乐游戏:披着毛毯扮大侠在床上演斩妖除魔的独角戏;伸直双臂俯身飞奔,像超人一样在低空滑行;冒着?枪林弹雨?在椅子、凳子、桌子构筑的?战壕?中冲锋陷阵;骑着椅子大喊着?驾驾驾?……)

(2) 你的眼前一下子蹦出好多小时玩过的有趣的游戏了吧,那行,赶快找到你的好朋友,尽情地聊聊吧,要是聊得兴奋了,甚至还可以演一演。

(3)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真得好好感谢贝尼,是贝尼让我们重温了过去那美好的时光,相信那么美好的一刻定会在我们每个小朋友心中永远珍藏。

快乐阅读,让我们的教育回到母语,回到儿童,回到生命,回到生活。

五、绘本教学三要素。 (一)发现。

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1.发现封面(包括腰封)。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背景(如《爱心树》封面那棵树上写着的英文字母?The Giving Tree?的含义,《风到哪里去了》封面上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代表的世间万物)等都有助于孩子对绘本的理解。腰封上有时会有对作品的评价或对主题思想的提示,(如《爱心树》腰封上有2005年度十佳童书,美国教育部百部最受教师孩子喜爱的书之一。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等),由封面中的

3

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2.发现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

3.发现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有时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及本书获奖记录。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

4.发现正文毋庸质疑。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如《爱心树》发现树的姿态语言《彩色的乌鸦》,每只乌鸦色彩的区别和表情的变化,《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小男孩的表情,《藏起来的礼物》中角落里关注女儿的妈妈,《轱辘轱辘转》每一页都躲起来的米粒大小的金虫子,欣赏图画的同时关注画中画等)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5.发现并未结束的封底。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如《神奇的蓝色水桶》草地上遗留下来的充气鲸鱼,《失落的一角》抬头期盼的一角等)

(二)思考

洛克曾说?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因此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 1.思考的内容 (1).对图画语言的思考 (2).对文字语言的思考 (3).对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新语言的思考。 2.思考的技巧 (1).朗读引发思考的技巧

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

有效朗读思考故事的指引: 朗读过程 提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