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年《碑刻学》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黄永年《碑刻学》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11fbec551810a6f5248623

《千唐志斋藏石》,过去整套、拓片每张一、二角钱,大名人不多,都是无名小卒,此地,昭陵地区,一出土,就是高水平的。 (八)宋元人书。

北宋欧阳修《稽古录》,只有题跋流传。 赵明诚《金石录》,目、跋。

王象之《舆地碑目》,《舆地纪胜》中辑出。 缺名《宝刻类编》,按类,目录存。

陈思书棚本《宝刻丛编》,按时代,目录、跋皆有。

元陶宗仪《古刻丛钞》,录文,很多唐碑失传了,依此保存一些,正文都钞下来了。这些,《金石萃编》是不收的。

方法个人体会,要看一点,尽量看拓片、影印本,不光记名称,熟练到放幻灯片一样,最起码的,然后自吹可以了。书法、史料(马嵬坡事变使用两块唐墓志),自己写的字不说大书法家,至少要挂出去,真正懂得书法源流。有些人字写得好,并不懂书法源流。 二、分类

重视宋以前,一般都在北方,文化中心之故也。

准则从来不买权威的帐。石刻外形、石刻文字内容结合起来,什么文字往往考虑到形式。碣、碑、墓志、画像、造像、石经、题名、建筑物器物刻字(宁谨案:共八类)。有的分类法,还有摩崖一类,有的碑也利用这种形式,造像,龙门题名。

碣碣,特立之石,平地突起之意也。最早,风翔,一辆卡车运一个,十个。(宁谨案;大概是讲抗战时,石鼓随其他故宫文物转徙西南天地间)句子,四字,与《诗经》一样,石鼓是后来的名字,原名不可考也。记载内容,秦公打猎,石鼓或猎碣,实际上大篆,与金文也差不多,东方有无,函谷关以外没有发现。通行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北宋拓本,日本藏,考证很敏锐,太聪明,想入非非,即使错了,也有看头,不像有些人七拼八凑。唐兰亦有一看法,秦灵公。他的文章发表后,我老丈人(笑什么?男子正常的都是要做女婿的)写文章驳他,反反复复,都未成定论。(宁谨案;黄君惕著有《秦刻十碣考释》,齐鲁书社1983年)

秦统一六国,东巡,不是为游山玩水,显示军威,歌功颂德老手。邹峄山,不存,碑林,北宋刻得峄山碑;泰山,二十九字,十字,泰华双碑字馆,阮元书

5

斋名;琅邪,有,模糊;碣石,无;会稽,元翻刻,也无;芝罘,有二。据记载,与石鼓差不多,滚圆四方,更证明这是陕西的文化。

碑 最早用木头的。《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礼记· 檀弓》:“公室视丰碑。”郑注:“斵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紣绕。”《仪礼》中也有,那个早说不清。石头碑花色品种繁多,个别、个别,千分之一由左至右,穿,木头碑遗留下来的,确实没有什么用,偏在一边。“螭,残龙也。”《孟子》“龙蛇聚之。”小时候叫龟。明代福建人谢在杭,小草斋,《五杂俎》:龙生五子,皆不相同。有种赑屃,样子像龟,贱得很,喜欢负重,发挥专长,驮碑。明代人编的,不肯下功夫读书。杨慎,我也相信,以博学自负,错了,上了明代人的鬼当。考明器(宁谨案:黄先生早年在复旦读书时,曾考证唐代明器,纠正罗振玉的错讹),《唐会要》卷三十八:“旧制,五品以上立碑。”注:“螭首,龟趺,上高不过九尺。七品以上立尾,螭首,方趺,趺上石不过四尺”(十品以上不许立碑)。边上往往刻有花纹,过去我们不重视,日本人很重视,图像画很精彩的史料,鲁迅很重视,汉画。 (1)墓碑:《礼记》:“墓而不坟。”唐代长沙,象灾(宁谨案:意思可能是古代未开发时的荒凉)。西汉很少,东汉大量出现。《郑固碑》、《孔宙》、《衡方》,隶书;《袁安碑》(袁安卧雪图,此典)、《袁敞碑》,篆书小篆,清末明初发现,有人说假,无论如何假不了。

三国曹魏,《曹真》,断碑有“蜀贼诸葛亮”等字,清去之,价值大小,从此可观出百倍。(宁谨案:道光癸卯西安城外田间出土,光绪间运京,归端方,又归周进,现藏故宫。初拓本第八行蜀贼贼字未凿损,其后拓本第八行诸葛亮未凿损,后继续凿损廿余字)

东晋云南,《爨(炊)宝子碑》,的的确确的少数民族。《爨龙颜碑》,世袭刺史,康有为捧上了天,不错,但不如唐碑,光绪时拓本;乾隆,两元钱(宁谨案:黄先生收藏有以两元钱买来的《爨龙颜碑》乾隆以前旧拓),石头质地不同,前者好,后者剥落,云南二爨,很有名。

北魏,《郑羲(文公)碑》,山东掖县,刻在山壁,一般都是下碑(上下碑),内容文字一样,上小下大。挺有名,圆笔、方笔。(宁谨案:吕思勉先生尝曰:“作散文须在《史记》中用过一番功,学写字须在《郑文公碑》中用过一番功,如此,便无迫蹙之气”)《高贞碑》,山东,比龙门好得多,名气之故也,字好得多。

唐碑最集中昭陵。《姜瑕碑》,只有几个字,贵得不得了,几百个银元,一半完好的出土了。地不爱宝,又出来了。(宁谨案:碑原存下半卅三行,行卅四字左右,又名姜瑕断碑,近闻此石在陕西出土;又近醴泉出土《姜瑕碑》上半截,石断为二)和尚道士死后有的也有碑,名称有时有点变化,但也有神道碑的名称。有名的,北魏,《马鸣寺根法师碑》。唐,(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文史述林》,史念海(宁谨案,意思可能是由史念海先生主编的论文集《文史述林》封面题字是用此碑字体),比其老子(欧阳询)更古雅。《玄秘塔碑》,清末流行,不练不好,练了不好,柳字之故也。异名《大达法师碑》。另外还有一些,

6

《不空碑》(密宗),徐浩书。薛少保(薛稷,欧、虞、褚、薛)《信行禅师碑》,清代道州何氏(子贞)收藏,卖到日本,连影印本都极为少见。《孟法师碑》(道士),传下来宋拓,临川李氏(临川十宝之一),褚遂良,卖给日本人反而影印本可看到,沈尹默临最像,“取上无法”。另一道士碑,镇江《魏法师碑》,很少见,(我)藏有拓片。(宁谨案:碑在江苏镇江丹徒,光绪中王可庄守镇江始访得)女道士,唐代妇女取名之情况。(宁谨案:黄先生《碑刻学》注:孟法师系女道士,名静素)

(2)功德碑:比墓碑少得多,大概有些是自己刻的,不是很热烈的。

①给皇帝歌功颂德,不多,留下更少。唐开元年间《述圣颂》;《中兴颂》书元结,字颜真卿,代宗大历年间,“中兴”见于《左传》,“中此为君代兴”。“六博”,《楚辞》。明清,北京定陵《圣德神功碑》,死了以后弄得,生前所立也,“谀墓之词”,评论一般都靠不住的。

②对官们的:汉代比较多,后来也有。汉碑中有名的《曹全碑》,碑林中汉碑就这一块,还是东汉末的。周秦汉唐之都城,做都城则繁荣,(主要)边防,经济历来都不灵,军事原因硬把它拔高了。书法上挺有价值,胡汉民临得非常逼真。《张迁碑》,风格不同,前者很漂亮,后者马马虎虎,有一个字还写错了。《张猛龙碑》,曲阜孔庙,北魏碑中,相当典范,并不一定自己立的。对少数民族的战争获胜,燕然山,唐人抹去重刻,(东汉)《裴岑碑》,小小的,篆不篆,隶不隶;(唐)《姜行本碑》。

③先贤:北魏《吊比干碑》,元时翻刻。《兖公颂(颜渊颂)》,字非常落伍,唐碑却像魏碑。

(3)寺观祠庙碑(庙祭祖宗,最古雅)相当多,特别是寺。

北魏,《晖福寺碑》,澄城。泾州,《南石窟寺碑》,民国时才为人所知,我得到最早的本子,字一塌糊涂。(宁谨案;民国初石在甘肃泾县王家沟出土,后移县学,初拓本第六行彼堓两字完好,第七行基字完好,较近拓少损十余字。2004年甘肃宁县发现的《大代豳州刺史山公寺碑》字体亦不佳)

隋,《龙藏寺碑》,确实不错。无名的,《龙华寺碑》,名气不大,东洋人却颇有眼光,选进一套影印本中。还有一块,临川四宝,宋拓孤本,《启法寺碑》(《孔子庙堂碑》号唐拓,《孟法师碑》,魏栖梧《善才寺碑碑》)。

唐,贞观年间搞的,笼络民心,宣传佛教,宣传工具,立寺。《昭仁寺碑》,好歹还在。河南,《等祠寺碑》,文革锯开,有翻刻。四圣教:《圣教序》:玄奘,精通佛经,亦精人情世故。太宗书,高宗继。大雁塔两块,褚遂良。“雁,塔圣教”,北京标点错误。同州《圣教》一块,有人说翻刻,可能也是褚遂良写的,在碑林。《集王书圣教》,怀仁和尚集。还有王行满《圣教》。隋文帝时,搞了许多舍利塔,《舍利塔铭》,仁州、邓州、青州、潞州、梓州??。(宁谨案:1998年陕西周至县仙游寺法王塔地宫出土《舍利塔铭》;1978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唐中宗下发入塔铭》,1987年法门寺地宫又出土记载唐懿宗布施物品

7

的《随身衣物帐碑》)《梦溪笔谈》,佛骨;《封神演义》以舍利子为法宝,谬也!道观少得多,道始终弄不过佛。《白鹤观碑》,《麻姑仙坛记》,对历史上的女道、女尼均可研究,宋拓孤本。《东岳圣母宫碑》,怀素书。(宁谨案:1982年西安出土《唐弘福寺首律师碑》,参拙撰《读〈唐弘福寺首律师碑〉论隋唐戒律的成立》;清末出土《唐上都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但长期未引起世人注意,黄先生在《述类编长安志》中亦以为此碑在元以后失传,参拙撰《〈唐上都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读记》)

祠庙碑以孔庙最多,曲阜,东汉汉墓碑。东汉《乙瑛碑》、《史晨前后碑》、《礼器碑》(《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汉碑中一流的,拓本买不起,影印本。 唐:《孔子庙堂碑》,放在长安,虞世南写的,羲之后人智永的学生,名气极大,后来毁了。北宋初年,翻刻了一块;山东城武,元朝人翻刻的,故有西庙堂、东庙堂之名,西庙堂著名些。有些唐拓。字不副虞世南之盛名。原因,他与太宗均不善写楷书,写行书是内行,故两人是朋友,其行书都失传了,名气实在大,孔庙不好胡闹,故请他写了。当时超过他的人很多。

五岳:《西岳华山庙碑》,本应在华山脚下,明嘉靖年间的地震,许多大老被震死了,《西岳华山碑》完全毁了。五个宋拓本,神话最多,有人说是蔡邕写的,其实也不是。《华岳颂》,赵文渊(《北周书》有传,赵文深),唐人题名最多(宁谨案:意思是破坏了碑文),隶书,最大一个书法家,说他字像王羲之。中岳嵩山,《殷契悴编》,五岳之说谬也,最早四岳集于一地。北魏寇谦之《嵩(崇也)高灵庙碑》,被康有为捧上了天。

《邓太尉祠碑》,邓艾。中唐《诸葛亮碑》(宁谨案:《诸葛武侯祠堂碑》),柳公绰,成都。绵县也有一块。 (4)其他杂刻之碑:

①诏敕文牒:玄宗《令长新戒》,太宗《少林寺田敕》,宋徽宗《大观圣作之碑》。最妙的有一套,元《白话圣旨碑》,元代皇帝蒙古人,都不通汉文,用蒙文撰诏,翻译成白话,如文言文“们”绝对不用,“们”,写成“每”,什么什么“每”,冠词“长生大力气的”,奉天承运。

②北宋吕大防《长安城图》残片。完整的:《禹迹图》(中国)、《华夷图》(中原以外),时间,宋代,伪齐阜昌七年。中国画地图历来文明,利马窦,海中有怪,《山海经》如是,陶诗。南宋,《平江图》,《地理图》,苏州(平江府)。 ③界至(地界四至)春秋,国,城堡,國(宁谨案:黄先生谓其本意为都邑加武力),最像欧洲中世紀,這也是一個原因。灭国并不是占领土地,荒地很多,富庶。战国时,土地买卖。敦煌籍账中注明“四至”,东西南北至。寺院,中世纪,大地主,常刻有四至碑,说明其产业。

④医方:中国的老传统。最早,北齐时就有(《都邑师道兴治疾方》)。最有名,耀县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三块,是否唐刻,是什么内容,还值得研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