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年《碑刻学》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黄永年《碑刻学》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11fbec551810a6f5248623

(宁谨案:马衡先生指出:《都邑师道兴治疾方》中即有“千金秘方”之名,可知孙思邈《千金方》之名实取当时成语)

墓志墓碑与之区别,外面,坟墓,为何这样作,古人思想还是比较开通的。形式,开始时并不固定,南北朝特别是北朝固定下来,正方形,后来愈讲究,四侧刻花纹,后来有发展,加一块保护。“盖”上刻标题,相当于碑额,篆书比较多,隶书很少。前者很糟,唐李阳冰才复兴,二李“精研二李之学”,正文,楷书,北魏笨一些,唐很漂亮。北齐,隶书,八分体;北魏较少,唐代也有,唐代还有用行书的。志盖的四边刻有极精致的花纹,有的还有铁环,便于揭盖。最好玩,北魏《元显隽墓志》,大乌龟,龟壳为盖,民国时出土,藏历史博物馆。宋时还有人在名字中加龟字。

最早东汉后期,《临为父作封记》,隶书,蝇头小字。东晋,孟津,砖。西晋时有点像墓志,文字很简单,大大流行。东晋时候,过去没有发现。建国后南京陆续发现过一些。北方,最早北魏,太和二十三年《韩显宗墓志》。南方,刘宋时,《刘怀民墓志》,已推前,东晋。65年《文物》兰亭论辩。(宁谨案:清末及五十、七十年代洛阳出土的刑徒砖、七十年代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赵北户村秦墓出土有“居赀”瓦文与墓志的关系值得探讨;清末所出刑徒砖,古董商贾为牟利隐瞒出土真实地点,故弄狡猾,或曰出于灵宝、或曰出自孟津,其实皆出自洛阳,黄先生《碑刻学》讲义亦沿袭孟津旧说)

有名的,南北朝。南朝很少很少,除《刘怀民墓志》外,南齐《吕超静墓志》,浙江出土,鲁迅先生作了一篇极古雅的题跋,鲁迅文章,颇有魏晋之遗风。梁,《程虔墓志》,字数很少。《刘怀民》与《爨龙颜碑》字体一样,如出一手,证明一时代之字确有一时代之风格。王羲之字竟能超越时代?《兰亭序》很好,与唐朝初字密切有关,梁陈时之物,特殊,风格出入之大,似不可能。(宁谨案:黄先生另有《书法源流杂论》一文)上博藏,梁《萧敷志》,亲王夫妻墓志,宋孤拓,元朝人著录,文革影印,略去题跋。

北朝:北魏,于佑任,一个铜板没挣,还贴了运费。唐,张钫。解放后,陕西出土,唐志中陕西质量好。宋代还有,数量不像唐那样多,唐真多真多,过去收藏家也不重视。50年代还有人搞,长安人!

与此有关,和尚尼姑,历来实行火葬,舍利子,塔林,“与鬼为林”,塔铭,居士也用。《王居士砖塔铭》,明万历时出土,石已毁。(宁谨案:1997年西安工业大学附小出土隋唐之际高僧《智藏禅师塔铭》)买地券:真的买地,与人合同,刻石。埋入墓中,真的。地莂(契),大多数,不是真,而是假的,向管地的土地神买地,有的埋一些铜钱,东到海,西到什么,大极了,要有证人,请神仙、鲤鱼仙。《南汉马二十四娘》,假的。唐《刘玄简》,真的。

画像 在平面石上雕画,不同于浮雕,墓道、祠堂,敬献与鬼的。“哄抢”、“迷信”。内容;形式颇象连环画,内容:帝王、孝子、烈女、忠臣,一般都是好人;但也有坏的,多桀、殷纣;墓主的生活情况。地点:山东、河南,质量好一些;四川,石头粗一点。时代:主要是东汉时的,汉至魏晋时,就没了。最有名,山

9

东肥城孝堂山(阴文)、嘉祥武氏祠(阳文),衣服长条一样,幼稚,题榜,隶书,气魄雄伟。

画像还有一种,主要是唐宋以来,线条画,比较容易,大雁塔门楣上的佛寺庭院。《道德寺碑》,碑阴上刻有女尼像,三代的尼姑,与宫廷关系密切,很值得研究。(宁谨案:参拙撰《读〈道德寺碑〉论杨隋皇室的佛教信仰》;1985年出土现藏长安兴教寺的唐前期青石槽亦刻有两幅精美的线刻画“捣练图” )

造像 佛教传进来以后大盛。单独,不是落地生根,可以搬来搬去。摩崖,刻在山上,云冈、龙门。有造像记刻在座、两侧、背上。龙门十品,《魏灵藏》、《孙秋生》、《杨大眼》,凹;阳,《始平公》。后有增至二十品,多至龙门五百种。 以后也有:杭州灵隐寺飞来峰,最早吴越,元、明清人可能也有。山东有些北宋的。明清时没有了。

铜铸佛像。泥佛像,泥模子压出来的,“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 清,清嘉道时,刘喜海(燕亭)在雁塔捡到。(宁谨案:1984年,宁在青海互助县佑宁寺废址亦捡到此种泥佛像,当为明、清时物)

道教也搞造像,石头的,少得多。耀县《姚伯多》,字实在蹩脚。北齐武平九年,《马天祥造像》,隶书,原石已毁,阳文。(宁谨案:黄先生有《记话雨楼旧藏马天祥造像记》) 石经

儒家,中国传统经典。

熹平石经,北齐邺城,北周没有动,隋迁至长安,没有好好保存,废掉了,用作础石。七种,今文经。民国周易残石,一万,拓片,一百块。 三体石经,古文经。

开成石经,九经,三传,实际十二经,“五经文字”,“九经字体”,明人补

刻了一部《孟子》,康熙年间补刻。

孟蜀石经,广政年间,只刻了十种,公羊、谷梁没有刻。北宋时补之。徽宗时又补刻了孟子。除经文外,还有注,以前是没有的。据说清末成都修城时发现残片,(刘体智藏)残本,零零碎碎,影印七大本。(宁谨案:马衡先生指出:闻乾隆四十年,制军福安康修成都城,什邡令任思任得孟蜀石经数十片于土中,字尚完好,当时据为己有,未肯留置学宫。任令贵州人,罢官后原石辇归黔中) 北宋、南宋时都有,都不有名。

10

清石经,蒋衡,建议高宗刻石,北京、西安、扬州,现在完整的就是,拓片既无学术价值,又无书法价值。

佛经三种情况:摩崖,一般北朝,地点,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有名,《泰山金刚经》,北齐。

石碑,河北房山,装在山洞中,隋和尚法琬,徒子徒孙,到北宋、辽为止。城南法源寺(陈列有拓片及原石)。

经幢,陀罗泥经,叶昌炽藏甚多,“五百陀罗泥经馆”。 道教,刻成碑的形式,《道德经》,唐时保存下来五块,宋一块,元两块。 题咏题名题咏比较早,北魏郑道昭。题名最早唐人,大雁塔石头门楣,苏州虎丘,杭州灵隐寺飞来峰,福建长汀苍玉洞。宋人题名,广州,清学政得九曜石,翁方纲《粤东金石略》。(宁谨案:九曜石在广州之药洲,又名仙湖,今教育路东九曜园中、即南方戏院内。南汉时为刘龑宫苑,多植花药故名。石凡九,遂以九曜称之。宋代为广东转运使署后园,文人仕宦多觞咏泛舟其中;题名刻石以纪游踪,凡二十二段,59人。清翁方纲三督粤学,久居于此,著《九曜石考》)做官,科举,唐两个,碑林,《御史台精舍题名碑》,《郎官石柱题名》。 三、拓片

起源 中国讲书法,依靠石刻,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切,《隋书·经籍志》,梁有一字石经,三字石经,至少梁以前则有,梁在南方,石在北方,以前所拓,保存至梁时,马叔平先生发现,但没加以注意,谨慎一点,(魏晋)南北朝。 优劣《集王羲之字圣教序》,普通一元,宋拓五百元。三种情况:

一、碑刻尽管是石头,年代久远,石头自然损坏,《爨龙颜碑》便如此,另一碑却保存完好(宁案:指《爨宝子碑》);人为的破坏,在昭陵碑林特别明显,凡是人够不到的地方基本完整,下半部够得着的用铁器打坏,有一块碑,百姓受害不浅(指田地庄稼遭践踏),毁坏没有能力,出气而有。(宁谨案:方若《校碑随笔》“孔颖达碑”条:“昭陵碑旧拓多止上截”,但未说明原因; 2007年7月宁在河北保定莲池书院观唐苏灵芝书《田琬德政碑》便如此,原石立于易县,清末移立保定)还有其他原因,如嘉靖地震,许多碑断裂,《西岳华山碑》不存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火烧成石灰。天灾人祸种种原因,碑只会越来越坏,不会越来越好,字的保存亦随时代不同;

二、本身毁了,宋朝人发现的墓志基本上没有了,碑还有。解放前也是任意处置。仅存,孤本;希见之本。

三、覆刻,翻刻,总有差别,原石拓本与翻本拓本差别不小。

11

旧拓与新拓什么算旧拓,一般的书工划在清乾嘉以前,以后,主要太平天国以后。近拓、新拓,这是五十年代的划法。清初(国初),明拓本,元拓(偶尔用),宋拓(有时分南宋、北宋),五代不好确定,唐拓很少几个;确定不了亦可用旧拓的名称。同光及民国时代,近拓,新拓。过去的鉴别有夸大的毛病,《契苾明碑>,《校碑随笔》,与原拓本一样,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弄虚作假,玩黑老虎。唐拓,真正保险的就是在敦煌发现的几个。最有名的唐太宗《温泉铭》,行书,卷子裱装,前半坏了,原石临潼,早已毁了,有墨书一行,永徽几年。《金刚经》,柳公权写的,完全,是一个卷子。其它零零碎碎,伯希和,巴黎,罗振玉有珂罗版复印本。(宁案:唐欧阳询《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残拓剪裱本)其它号称唐拓,靠不住。假如真是唐时所为,损泐不少,肯定是以后之物。宋拓,多一点,与唐拓相对而言,主要是一些唐碑。个别收藏家爱好的如魏碑(不行),(要)社会大量流行。

《集王书圣教序记》碑林,行书,宋代很流行,有院体(馆阁体)之称,至少有十几本。

《九成宫醴泉铭》(欧) 《温彦博碑》(欧) 《多宝塔碑》(颜)

《麓山寺碑》李邕,至少有5、6本。 汉碑留下宋拓,极个别少数。

南北朝魏碑,根本没有人写,只有收藏家注意,留下很少很少。

明拓,抑明代近乎,抑时人好古?汉碑(孔庙)流传下来的一般是明拓,《礼器碑》、《史晨前后碑》、《乙瑛》、《张猛龙》。《曹全碑》。《龙藏寺碑》。 清拓:清初 包世臣、邓石如提倡写魏碑。《郑羲碑》,包世臣提 初拓 倡,才有人重视,太平天国之前,都是挺旧挺旧 乾嘉 的。《龙门二十品》也是此时拓本。

《韩仁铭》,最早乾隆时拓本,初拓本,罗振玉手藏。《马鸣寺碑》、《敬史君碑》、《刁遵墓志》(北魏)、《刘懿墓志》(东魏,《北齐书》刘贵)、《韩仲良(闱)碑》(宁谨案:清乾隆元年赵希谦访得,黄先生藏有乾隆初拓本)、《樊兴碑》。《李思训碑》,蒲城,不稀罕,上有宋、明拓,以后近拓、新拓,不稀罕的东西。《李愍碑》,裴守贞书,字很好。

鉴别:多几个字,少几个字。碑帖商“考据”,“空王可讬本”成为《多宝塔碑》的别称就是此缘故。汇总见于《校碑随笔》。其次,纸张。不太容易看,与印书纸张相适应。与纸的新旧有无关系,时代关系,保存情况,墨色,更没有准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