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贵州大方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27db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a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是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他对木笛的珍爱,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B.在大雪中出现了“孩子方阵”,是作者刻意为之,让朱丹的演奏有人倾听,以安抚他落寞、孤独的心灵。

C.这篇小说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前吹奏悲乐——破格录取”。

D.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5.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新华日报 记者 鹿琳 沈峥嵘)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第三个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

- 5 -

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

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

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只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

- 6 -

“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朴实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B.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

C.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D.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B.10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

C.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

D.松冈环女士先后90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

E.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

9.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7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B.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D.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第”,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第”就是科举考试考中,但文中的“唐恪”是凭借“荫护”考中。

B.“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指“改变当初行径”。 C.“夷人”,指少数民族的一种,引申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有“东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