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2a2ec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94

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为“Si”

C.原子序数为“14”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i,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

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

D.秦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定义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比一个青蒿素分子多两个氢原子,故错误; B.由二者的化学式可知,二者都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C.由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化学式可知,二者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故正确;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见说法正确.

,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选A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9

南京清江花苑严老师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蜡烛燃烧实验;铵态氮肥的检验;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进行分析判断;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根据铵盐的性质进行解答;

D、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碳解答. 【解答】解:

A、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金属的硬度,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

C、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D、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碳,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 答案:C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Na+、Cl﹣、HCO3﹣ B.H+、K+、Cl﹣、OH﹣ C.Cu2+、Ba2+、Cl﹣、SO42﹣ D.K+、NH4+、Cl﹣、NO3﹣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H+、HCO3﹣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项为:D.

1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结合大气压强的知识解答该题.

【解答】解: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故选B.

10

南京清江花苑严老师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B.汽油可做除去油污的乳化剂 C.烧碱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D.甲醛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根据木炭的吸附性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甲醛能够破坏蛋白质,使蛋白质变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作冰箱除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虽然能够吸收水,但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 C.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

D.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MgCl2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无水氯化钙检验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氯化氢气体能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 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1

南京清江花苑严老师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试管 ,b 锥形瓶 .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 均匀连

续 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据反应原理写出方程式;

(3)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b锥形瓶;

2H2O2(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2H2O+O2↑;

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开始收集. 答案:

(1)a试管;b锥形瓶; (2)2H2O2

2H2O+O2↑;B;

(3)2KMnO4K2MnO4+MnO2+O2↑;均匀连续.

17.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溶解 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 ②过滤

③蒸发 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12

南京清江花苑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