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规范一:全国卷第24—35题解题能力规范 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规范一:全国卷第24—35题解题能力规范 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35d4c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7

2.(2016·全国乙卷·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阿凡题1086056(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解题指导: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 A 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 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 C 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 D 项错误。

答案:C

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天下为公

B.民为邦本 D.民贵君轻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A 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故错误;B、D 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故错误;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故选 C 项。

答案:C

2.《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家大事成为制度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解析:在此题中有两个题眼需要同学们注意,一是材料出自《权利法案》,这是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而议会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二是材料的内容,即国王不能废除法律,权力受到限制。A、B、C三项虽然也体现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关系,但都没有明确提出,故排除。

答案:D

七、寻找异同点,解答比较、变化类试题

比较型、“变化”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

从考查角度看,比较型选择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

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而后一种更常见。

(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究竟是让“求同”还是让“求异”。对“求同型”比较选择题,可采用找反例法来解答,即选项只要不符合比较对象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排除,只有都符合的才可以选择;对“求异型”的比较选择题,则要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辨别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寻找选项中是否有相同点,如果有,可以排除。

(2)明确比较对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肯定或排除。

(3)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如共性与个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

(4) “变化”型选择题要从其程度性的差异、数量的变化、原因的异同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比。

1.(2017·全国卷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阿凡题1086057(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题指导:明朝“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反映的应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A项错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大大增加,以致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也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B项正确;“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使用玉制器皿并非局限于市民,且材料并没有涉及伦理观念,故C项错误;“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当时使用玉制器皿的现象非常普遍,并非仅限于低级官员,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6·全国乙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阿凡题1086058(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解题指导: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不必事事经过六部,能够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 B项正确。巡抚是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集中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有增加权力,所以A项不正确;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并没有减少六部原有的权力,如果削弱六部权限,地方权力就会扩大,这样的话,A、C项都对,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地方与中央对立”材料无从体现, D项错误。

答案:B

1.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解答本题时应准确把握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并结合所处时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综合分析理解。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学说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

领域,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项错误,C项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 D项只符合牛顿的理论。

答案:B

2.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选择C项。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