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象“杨柳”“明月”在诗词意蕴中的相通之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论意象“杨柳”“明月”在诗词意蕴中的相通之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642e0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意象“杨柳”“明月”在诗词意蕴中的相通之处

作者:吕国良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5期

摘 ; 要:意象,是包含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的物象。①在古代诗歌中杨柳、明月意象出现的次数相当多,诗人将自身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形成了多种意趣的意象。虽然杨柳和明月看似不同,表达意蕴的种类很多,但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关键词:杨柳;明月;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7.2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5-0068-01 一、借杨柳、明月抒发孤苦离情乡愁

杨柳,古代别离诗中常见的意象,因为它充满着缠绵和哀怨。“柳”和“留”的声音极其相似,柳条柔长象征情意绵长,柳条下垂比喻压抑痛苦的离愁。②最早运用杨柳意象的要追溯到《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在对比中诗人的依恋感伤之情自然流露。“杨柳依依”,杨柳已经是象征情意绵长了,再加上“依依”二字,更是难舍难分。再如柳永《雨霖铃》里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作者的想象,想到今晚酒醒的时候已经不知身在何处了,也许是岸边杨柳飘扬、空中残月的场景罢了。这里的凄惨之情可谓浓厚,运用杨柳岸,加上晓风、残月,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杨柳如此,明月有过之而无不及。诗词作者表达情感一般与周遭环境、个人经历相关,诗人将个人的坎坷经历寄托于明月,来抒发内心孤寂之情。在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词的开篇,用“明月”开头,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赋予明月凄凉的色彩,这也正是对作者孤寂凄苦命运的恰当表现。最后“千里共婵娟”表达心中美好的愿景。再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从题目中就能清晰的看出这是将离别思念寄托于明月来抒发感慨。在这里,明月就成了“中介”,将作者和作者的爱人联系起来,通过共同遥望明月来表现心中对对方的相思之情。 二、杨柳、明月与爱情的结合

爱情自古以来都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情,描写爱情的作品数不胜数,人们用尽了各种词语来形容爱情、比喻爱情,那么杨柳、明月又是怎样跟爱情结合起来的呢?欧阳修《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