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知识讲座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金属材料知识讲座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6912c8d0d233d4b04e693b

将A过冷到Ar1以下的某一温度,并在此温度等温停留过程中完成其组织转变过程,称为过冷A的等温转变。 (1) 高温转变区Ar1-550 (2) 中温转变区550-230 (3) 低温转变区

3.1.2.2. 过冷A连续冷却转变

在实际热处理生产中,A的转变大多是在连续冷却过程中进行的,常在炉内、空气中,油中或水中冷却。与等温转变一样也能发生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等转变,但不同的是冷却过程要经过各个转变温度区,会发生几种转变,得到几种转变产物的复合组织。 3.2 钢的热处理 3.2.1 退火与正火

钢的退火与正火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热处理工艺,例如各类铸、锻、焊生产的毛坯或半成品的预备热处理,目的在于消除冶金及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某此缺陷,改善组织和工艺性能,为以后的机加工及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与性能准备。对于某些性能要求不高的机械零件,经退火或正火后可直接使用。此时,退火或正火也就成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的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在炉中或埋

入炉中或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使其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稳定的组织。 目的:

(1)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提高钢的塑韧性,便于成形加工; (3)细化晶粒

(4)消除工件内的残余应力。

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适当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静止的空气中

冷却至室温。 目的:

(1)细化晶粒,消除缺陷

21

(2)调整钢的硬度 (3 消除内应力

既可做为中间热处理,也可用作最终热处理。 3.2.2 淬火与回火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线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在水或油中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目的:主要是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两个概念:淬透性,淬硬性

淬火后强度和硬度有了较大提高,但塑性和韧性却显著降低,此外,淬火工件内部有较

大内应力,如不及时处理,

会进一步变形至开裂,为此,淬火后要及时回火。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c1线以下的某一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2-4小时),然后取出在空气或油中冷却。

回火通常作钢件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热处理。 目的:

(1)降低脆性,减少内应力,防止变形开裂 (2)调整钢件的机械性能

(3)稳定组织,保证工件尺寸、形状稳定。

低温回火:加热到150-250℃,保温1-3小时后空冷,得到回火马氏体。(保证高硬度,如刃具、量具)

中温回火:加热到350-450℃,保温后空冷,得到回火屈氏体。(高弹性极限,有一定韧度和硬度,如弹簧)

高温回火:加热到500-650℃,保温后空冷,得到回火索氏体。(有一定强度和硬度,又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如曲轴,齿轮) 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 3.2.3 表面热处理

机器零件如齿轮,曲轴工件条件不同,有时受冲击,表面受摩擦,要求芯部有足够强度,韧性,表面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22

3.2.3.1.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3.2.3.2. 表面化学热处理

渗碳: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提高表面含碳量,提高材料表面硬度、抗疲劳性和耐磨性。

渗氮:在工件表面渗入氮原子,形成一个富氮硬化层的过程。提高材料表面硬度、抗疲劳性和耐磨性,且渗氮性能优于渗碳。

碳氮共渗:碳氮同时渗入工件表层。提高表面硬度、抗疲劳性和耐磨性,并兼具渗碳和渗氮的优点。

渗铬:有较好的耐蚀性和优良的抗氧化性、硬度和耐磨性,可代替不锈钢和耐热钢用于机械和工具制造。

渗硼:十分优秀的耐磨性、耐腐蚀磨损和泥浆磨损的能力,耐磨性明显优于渗氮、碳和碳氮共渗层,但不耐大气和水的腐蚀。主要用于泥浆泵零部件、热作模具和工件夹具。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材料在承受外力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随着外力的增加,其变形将由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直至断裂。金属材料的变形特性在工程技术上十分重要, (1)由于铸态金属中往往具有晶粒粗大不均匀、组织不致密及杂质偏析等缺陷,故工业上的金属材料大多要在浇注后经过压力加工再予使用。 (2)把材料制作成所要求的形状。

因为通过压力加工时的塑性变形,金属的组织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可使某些性能如强度等得到显著的提高。但在塑性变形的同时,也会给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压力加工之后或在其加工的过程中,还应经常对金属进行加热,使其发生回复与再结晶,以消除不利的影响。

工程上实际材料均为多晶体组织,为了更好地了解多晶体材料的变形,首先了解单晶体的变形特性。

4.1. 单晶体金属变

4.1.1. 单晶体金属弹性变形

单晶体金属材料在正应力作用下变形过程,图(2-1)

23

切应力变形图图(2-2)

特点:

(1) 可逆性,去除外力后,变形消失。

(2) 变形量小,<1%。 (3) 应变与应力成正比。 4.1.2. 单晶体金属塑性变形 单晶体塑性变形有“滑移”和“孪生”等不同方式,大多数情况以滑移方式发生。

正应力只能引起晶格的弹性伸长,或进一步把晶体拉断

切应力可使晶格在发生弹性歪扭

之后,进一步造成滑移。通过大量的晶面滑移,最终使试样拉长变细。 滑移: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发生相对的滑动。 滑移变形要点:

(1)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

(2)滑移常沿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这是因为只有在最密晶面(滑移面)之间的面间距及最密晶向(滑移方向)之间的原子间距才最大,因而原子结合力最弱,所以在最小的切应力下使能引起它们之间的相对滑动。

滑移系:滑移面数与滑移方向数的乘积。滑移系越大,金属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即金属塑性越好。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