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课程设计-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空调系统--课程设计-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a2434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b

1、设计基本资料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成都某办公楼二层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二层建筑面积为1525.3平方米,主要功能是进行办公室及门厅上空的空气调节。

1.2设计参数

1.2.1建筑资料

1)屋面

保温材料为沥青膨胀珍珠岩,厚度为70mm。 2)外墙

外墙为厚度为280mm的红砖墙,墙外表面为水泥砂浆抹灰加浅色喷浆,墙为厚为70mm的加气混凝土保温层,内粉刷加油漆。 3)外窗

单层钢窗,玻璃为6mm厚的吸热玻璃,内有活动百叶帘作为内遮阳。 4)动力与能源资料

a. 动力:工业动力电 380V-50Hz; b. 能源:由自备空调机房供给。

表1-1 不同类型房间的照明、设备功率值 建筑类别 房间用途 照明功率密度值(W/㎡) 电器设备功率(W/㎡) 办公建筑 普通办公室 20 30

表1-2 不同类型房间的人员密度 建筑类别 房间用途 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人) 单位面积的密度(人/㎡) 办公建筑 普通办公室 5 0.20

4

1.2.2维护结构热工参数

表1-3维护结构热工参数表

名称 外墙 外窗 外门 屋顶

1.2.3室外气象参数

成都位于北纬30040?,东经104o01?,平均海拔505.5米

表1-4夏季室外设计参数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 室外日平均干球温度 室外湿球温度 室外平均风速 传热系数W/(m2·℃) 0.71 4.7 4.54 1.1 大气压 94792 Pa 31.6℃

1.2.4室内设计参数

6.9℃ 30.8℃ 26.7℃ 1.4m/s 表1-5室内设计参数 室温(℃) 房间类型 夏季 25 冬季 20 相对湿度% 夏季 60 冬季 (m3/hp) 办公室

50 30 新 风 标 准

5

2、负荷计算

2.1冷负荷计算方法

夏季建筑总负荷=建筑负荷+人体负荷+照明及设备负荷+新风负荷

2.2空调冷负荷计算

2.2.1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1)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LQ1=F·K·(tl n - tn) W (2-1)

式中:LQ1——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F——外墙和屋面的面积,㎡;

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 tn——室内计算温度,℃;

tl n——外墙和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ka——不同外表面换热系数修正系数; kp——不同外表面的颜色系数修正系数; 2)内墙、门、楼板传热的冷负荷

当空调房间的温度与相邻非空调房间的温度大于3℃时,要考虑由隔墙、楼板、内窗、内门等内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对空调房间形成的冷负荷,可视作稳定传热,不随时间而变化,按如下传热公式计算:

Qc?i?AiKi(tw?p??tf?tn) W (2-2) 式中 Qc?i——稳态冷负荷W;

Ki——内墙或内楼板的传热系数W/(m2·℃); Ai——内墙或内楼板的面积m2;

tw?p——夏季空调室负计算日平均温度℃;

?tf——附加温升,取邻室平均温度与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

6

tn——室内设计温度℃。

3)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 玻璃窗瞬变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LQ3=F·K·(tl – tn) W (2-3) 式中:F——外玻璃窗面积,m2 ;

K——玻璃的传热系数,W /( m) ;

本设计单层玻璃K=6.26 W /( m2.℃) ;

tl——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逐时值,℃; tn——室内设计温度,℃ 。

4)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LQ4=F·C Z·D j.max· CLQ W (2-4) 式中:F——玻璃窗的净面积,是窗口面积乘以有效面积系数Ca,

本设计单层钢窗Ca=0.85;

C Z——玻璃窗的综合遮挡系数C Z=Cs·Cn ;

其中,Cs—— 玻璃窗的遮挡系数,6mm 厚吸热玻璃Cs =0.89;

Cn——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中间色活动百叶帘Cn =0.6;

[1]

Dj.max——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W/m2 ,由表1-18查得; CLQ ——冷负荷系数, 5)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电气设备安装功率:音响200W左右,电脑200W左右,传真机、复印机1kW左右。会议室一般配备电脑、投影仪。办公室一般1人配备1台电脑。

(1)设备和用具显热形成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Q7= Qq+Q·CLQ W (2-5) 式中: Q7——设备和用具实际的显热形成的冷负荷,W;

Qq——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量,W; CLQ——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如果空调系统不连续运行,则CLQ=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