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长春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b7838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03

宋人罗大经评:“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

(3)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

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

(4)以“我看到了一个 的杜甫”写一段话,表达感悟,力求精彩,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这是一个发散点,也是杜甫精神世界的“眺望点”。

示例: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在于“杜律最工”,更在于诗中跳动着一颗赤诚的“杜甫心”。即便贫病漂泊仍身忧国运,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力衰,不能再为国尽力。困顿中还想挽狂澜于既倒,始终充满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才是杜甫!任是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国,潦倒不忘苍生。透过此诗,我们触摸到了一个诗人心灵的震颤,看到了杜甫的全部痛苦与高贵,这才是千秋诗圣! 4.写作特色。

有人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之冠”,那么,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大家讨论。)

分析: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至少有如下两点:

一是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全诗八句都有对仗。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对得自然、工整,尾联两句在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叠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歌的音乐美,使读者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二是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呼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四、学习《无题》。 1.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聪颖,16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文章“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12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以《无题》为题的爱情诗有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爱情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2.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可让学生谈初读感受。 3.品味赏析。

(1)开头两句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开头两句诗奠定了全诗感伤忧郁的基调。“相见时难别亦难”,见难,指机会难得;别难,指不忍分离。第一句用了两个“难”字表达了恋人间苦苦的思念等待和别离时的痛苦忧伤。“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2)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又表明相会无期。虽然相会无期,却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著与追求。

(3)诗中哪句是作者设想对方在思念自己的情形?这句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对“镜”,是顾影自怜;对“月”,则是形只影单;再加上一“晓”一“夜”的时间变化,写尽了殷切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4)最后两句借助神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怀念,与诗的开头相照应。虽然明说欲凭青鸟遥寄相思之意,其实蕴涵的意味却是青鸟难觅,锦书难托,只能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更加深加重加浓了全诗的悲剧色彩。 4.赏读其他爱情诗词。

钗头凤 唐 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无 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 瑟 李商隐

13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根据其中一首诗的意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写一篇散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诗人如满天的星斗一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和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二、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1.作者简介。

常建,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开元年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2.朗读训练。

朗读《题破山寺后禅院》,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1)点名读,并加以点评。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3.品味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山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这两句诗在后世被广为传诵,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全诗主旨句应为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句自然之趣与人心愉悦融为一体,奏出了一曲和谐而完美的交响乐。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历来为人们所称誉,是缘于“绿”字用得好。而这两句诗中的“悦”“空”二字的用法与“绿”字相同,皆为形容词当做使动来用,且“悦”“空”二字着有佛教思想,所以此二句的妙处更在王安石之上。

至于尾联“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貌似有矛盾,因为既然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寂无声了,又何来的钟磬之音呢?但当我们领会前面几句诗,便可知诗人在山光潭影之中,早已俗尘洗净,心空性悦,完全遁入自然与禅宗那完美统一的静美世界的怀抱里,自然而然会产生“万籁此俱寂”的幻觉。况且钟磬之音反衬得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它使得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它使一刹那成为永恒。

14

4.小结。

中国的山水诗发展到唐朝已经相当成熟了,文人们写这类诗,往往有所寄托,且喜欢把山水与佛道结合在一起,从中得到一些慰藉,一些宣泄。《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其中的一首佳作。 三、学习《题李凝幽居》。 1.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韵律和诗中蕴涵的情感。 2.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3.整体感知。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荒芜的庭院。

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4.品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两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的故事,也是由这两句来的。这两句粗看有些无法理解,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晚上,难道诗人连夜晚住在池边树上的小鸟都能看见吗?是不是矛盾呢?不!这正是诗人构思巧妙、用心良苦之处。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月光皎洁、万籁俱寂的晚上,一位老僧人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池边树上的小鸟,作者就是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现象刻画了周围环境的幽静。 5.艺术特色。

众所周知,贾岛是一位“苦吟”诗人,然而贾岛的苦吟,实际上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

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如果写一首诗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

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