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诊断与突破训练:《论语》经典阅读(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最新高考语文诊断与突破训练:《论语》经典阅读(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e11b67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cb

精品文档

《论语》阅读题

(用时:45分钟 满分:4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

②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人由)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②,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天)命,故止也。”(《庄子·外篇》)

注 ①概:感慨。②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 (1)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2分) 孔子:________________ 庄子: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之。(3分) 答:

答案 (1)(孔子:)哀悯 (庄子:)达观

(2)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是“仁之方”。庄子对夫人之死尽管内心悲哀,但表现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③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

答: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材料中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不超过50个字)(3分)

答:

答案 (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2)儒家价值观的核心——重义崇德。(1分)

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②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注 ①终食:一顿饭的功夫。②造次:仓促匆忙。

(1)第②则材料中所说“其道”即指第①则材料中的“________”字和第②则材料中的“________”字(2分)

(2)根据两则材料,简单说明儒家对君子生活方面的要求。(3分) 答:

答案 (1)义 仁 (2)君子生活上要安贫乐道;君子追求富贵,应该遵循仁义的标准;君子要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仁义,哪怕是一顿饭的功夫,哪怕是在仓促之间,哪怕是在颠沛之中。(每点1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②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材料中①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在践行中的标准是什么?(2分) 答:

(2)材料中②中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答案 (1)中庸思想。标准是“义”(道义、仁义)。(1分)中庸之道绝不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而是一种始终以“义”为准绳的稳健主张。(1分)

(2)赞成,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1分)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2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

③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1)从孔子回答子贡的话和子游的话中可以看出儒家什么样的交友观?(1分) 答:

(2)谈谈你对孔子以“匿怨而友其人”为耻的看法。(4分) 答:

答案 (1)交友要适度。

(2)孔子主张为人要真诚,他推崇“友直”“友谅”,提出交友时要“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告”“善道”。(1分)他虽然强调交友时要“不可则止”,但他憎恶那些把仇恨或不满掩藏在心中,表面上装作很友好的人。(1分)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这种“匿怨”之人,具有“乡愿”的特征,不易识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1分)倘跟这种人交往,后果不堪设想,故孔子耻于与这种人交往。(1分)

6. (2014·浙江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②“文灭质,博溺心[注],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

注 溺心:掩盖了天然的心性和纯朴的本质。

(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 答:

(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3分)

答:

答案 (1)子贡认为“文”和“质”一样重要,庄子认为“文”会损害到“质”。

(2)(示例一)我赞同子贡的观点,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当代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

(示例二)我赞同庄子的观点,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纠结,反而妨害内心淳朴。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多地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害到自身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人生成长。(言之成理即可)

7.(2014·金华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②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列子·天瑞》)

(1)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是什么?(2分)

答: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儒家和道家人生态度的不同。(3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答:

答案 (1)在艰难的情况下能够坚守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 (2)不同点:儒家乐“道”,安贫乐道,追求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道家乐“生”,知足常乐,珍惜生命本身。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③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1)材料①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思想。(1分) (2)材料②③是对《论语·泰伯》原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不同的断句。根据材料①中孔子的思想,你同意哪一种断法?为什么?(4分)

答:

答案 (1)富民教民。(或“先富后教”“德政”“为政以德”) (2)同意材料②的断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解释为“对于百姓,如果他可以(胜任或做某事),就让他去做;如果不可以,就要教他,让他知道该怎么做”。而孔子一贯主张为政以德,教化百姓,这种理解与孔子的德政思想相吻合。(观点1分,对断句理解2分,结合孔子“教民”思想分析1分;若同意③,则不得分。)

精品文档